【本報新北訊】三十歲的張育通大學當救護義工,跑救護跑出興趣,花了三年赴澳洲攻讀「緊急救護學士」,是台灣極少數擁有緊急救護學士學位的人。去年底回國後,在新北市消防局擔任初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的教官,結合澳洲、台灣所學,播下一顆顆救護種子。
張育通畢業於台北大學統計系、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他大三到新北市消防局南勢分隊當義工,沒多久就遇到一名趴睡窒息的嬰兒,「我甚麼也沒辦法想,只能拚命壓CPR(心肺復甦術)」,看著嬰兒膚色從藍紫色到蒼白、紅潤,嬰兒睜開眼睛,父母喜極而泣。
這段經歷讓他震撼,「原來我真的可以幫助到人」,奠下他以救護員為職業的想法。
台灣沒有緊急救護學系,二○一一年他到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緊急救護系就讀,系上只有他一個外籍生,因語言不通,初期很不適應。有堂課叫「專業溝通」,教授多以情境演練,要求學生「邊做邊說」,他說得慢,差些被「當」,還好教授讓他補考通過。
「到了澳洲,門被打開了。」張育通說,以前覺得緊急救護只有單行道、照規範走;但在澳洲學到,不只有同一種方法可用。救護員可憑專業的第一線判斷,給予不同處置,「權限很大」,讓他改變對救護的視野和觀念。
他說,當地民眾和醫、護很尊重緊急救護員,「願意聽我們說」,「每趟救護,都是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