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家庭的生活故事 文字生詩、詩生歌、歌生圖畫的課程──從共學甲骨文字說起圖/芙芙
文/李宜秋 圖/芙芙
去年九月與在家自學的九歲小女兒芙芙,
到台南誠品書店分享她的新書《芙芙剪紙花園》,
很巧碰到在家成立東豐講堂,
也有兩個兒女在家自學一對夫妻。
會後夫妻倆熱情的邀請我們一起參加台南自學團體的分享講座。
這對具天真、童心的年輕父母,和孩子玩成一片,他們還用心整理出一套甲骨文字演變過程的講義給孩子學習。
這套有系統的甲骨文字講義,囊括兩、三百個文字,共八十幾頁,一筆一畫用書法筆墨寫出,這位父親之前還是學理工科的,這更讓我很感動了。他們看我對這套講義很感興趣,當下大方送給芙芙一份。
孩子是很圖像思考的,用繪圖表示的象形、形聲字,最合乎孩子的學習天性,再加上許多文字是可以拆解的,孩子透過這些圖像去理解陌生的字,很容易就記住,並了解到文字筆畫的空間感;而當孩子了解文字的源頭,自然而然就接受到文字裡產生出的文化。借由這般的引導再來閱讀一本書,那就容易入手了。
女兒每天學習一張甲骨文講義, 再自己寫出相關文字,然後與我討論,女兒常能發現到文字裡的相似性及相關連結的奧妙,而我也從甲骨文字的演變中獲得許多當初意想不到的知識。
一天的午後我們共讀了有關「雨」的文字: 霖、雲、雷、電、雪等, 當時天氣有點陰霾,我問女兒想不想用這些字作一首詩。過去未曾寫過完整詩句的她,三、五分鐘後旋即寫了四行詩,有模有樣的,彷彿有許多聲音及視覺的意象,念起來還能像打油詩般琅琅上口:
〈天空落雨〉:「 天空陰茫茫∕雷聲轟隆隆∕雨滴滿滿落∕我將撐傘行」
我忍不住的稱讚,她開心的繼續在詩旁畫畫,是一幅全家人(包括家中小狗)的雨中即景圖;我又忍不住稱讚她說:「你真是個聰慧的孩子啊!」她開心極了,便吟唱起這首詩,歌聲優美,我快速的將旋律譜成音符。當天真是一堂有趣的文字生詩、 詩生歌、詩生圖畫的學習課。
然後我將這首〈天空落雨〉即興詩e-mail給東豐學堂,他們立即回了信:「好有趣的旅行喔!我猜爸爸在作畫,媽咪在做飯,而小泡芙努力用滑板車,將兩位宅父母載出門,迎向雨中的天幕;至於小狗,就是冒險的能源,海盜們的領航員……汪、汪、汪,衝啊!」後附上他們小學三年級也在家自學的孩子達夫的創作跟我們分享:〈旱災〉:「地面真乾燥∕沒水可洗澡∕或許無糧食∕生路難尋找!」
芙芙口述自畫作故事:
小泡芙和爸爸媽媽、狗狗一起出去玩,突然碰到一場大雨,天空霧茫茫又暗又打雷,這時媽媽拿出大傘,煎起蛋來,小女孩拿著雨傘騎滑板車,爸爸在畫風景,狗狗dogy在最前面咬肉骨頭,大家一起坐在大雨傘車上,天空雷和雨打不到,霧也跑不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