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馬賑災佛光人專訪》{2}佛青蘇昌芳 賑災學會鎮定

王保淋 |2007.01.05
20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王保淋昔加末報導】「當別人慌時,自己要學會鎮定。」是馬來西亞昔加末佛光之家主任蘇昌芳在救濟時,所學到的人生經典。

上月十九日水患來襲,蘇昌芳即刻帶領昔加末佛光之家青年第一時間展開賑災行動。他們曾救起一位被困在車裡十幾個小時的馬來婦女,更救起一名被困在水中超過十三小時,幾乎沒頂的六十歲馬來災民。為確保災區居民都被安全疏散,佛光青年每天還乘坐摩托船巡邏,找尋受困的災民。

令蘇昌芳感到最擔心的是食物的供應,「佛光之家容納逾一百五十位災民,從最年長八十歲到最年幼剛滿月的嬰孩,都等待著我們的食物。」每天也都聽到孩童的哭鬧聲、災民不安的怨氣聲,蘇昌芳在每一時段都會向災民說些鼓勵的話語,安撫他們驚慌的心靈。「面對種種突發狀況時,我們都會開緊急會議,以解決燃眉之急。」他很鎮定地說。

多數參與賑災工作的佛光青年平均年齡只有二十歲,面對這「超越極限」的工作,累垮的青年有時想到還有人困在屋裡,還會背著災民偷偷地哭泣,這時,蘇昌芳不斷地給予鼓勵,增加大家的信心。

只有二十二歲的蘇昌芳,不曾面對過如此極大的挑戰,不知從何來的力量讓其勇猛前進

?「秉持著星雲大師『給』的精神,還有佛青給予百分之百的配合度,得以讓我支撐下去。」期間,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如功法師一直陪伴在他們身邊,全力支持,為佛青注入不少強心劑。

經過這一次的水災,許多佛青成長不少,更鍛鍊不少承擔力,這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小啟:昨天此專欄人物專訪宋耀瑞照片誤植,特此更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