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昨天連署,反對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將高中數學必修課程刪減為十二學分。國家教育研究院主任范信賢表示,必修學分雖向下調整,但草案有規定,數學科必修加選修的最低學分數須達到十六學分,和九九課綱規定的數學必修學分相比較,並無減少應修習的學分數。
范信賢說,九九課綱訂定的數學必修學分數為十六學分,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雖將必修學分調降為十二學分,但有規定,學生須依各自修習課程再選修四至十二學分。他強調,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性學習,是十二年國教的理念;總綱調降數學必修學分數,就是希望讓學生都能依興趣選修課程,讓高中學制能增加更多學習空間。
范信賢以數學八十分和八分的學生為例;不同分數的學生,對數學的需求與興趣不同,若要求每個孩子都要必修同樣的學分數,恐怕無法兼顧適性學習,這也是將數學必修學分調降,轉為增加選修學分的原因。
不過,這樣的改變仍讓部分家長擔心,是否造成數學好的孩子能力下降,而數學差的學生程度每況愈下?
建國中學數學教師沈朋裕認為,調降必修學分對數學程度頂尖的學生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因這些學生本身就對數學有興趣,即使老師沒教,他們也會自學;但對中下程度學生,可能雪上加霜,甚至有家長會為強化孩子數學能力而補習,如此一來,可能影響正常教學。
「二十四個必修學分已是高中最低門檻,不宜再往下降。」沈朋裕表示,以美國為例,其數學必修學分就比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規畫的學分數還多,希望國教院至少要維持現有必修學分數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