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是先民奮鬥的腳印,是先民生活的軌跡。古蹟像時光隧道,引領後人洞悉先民的智慧。
六萬年前,台灣就有先民的足跡,在有心無心際遇下,一處處先民生活過的遺址相繼出土,屍骨、棺木、器具、陶片、銅器、祭器、農具、甚至酒器都有其代表的意義。考古學者披星戴月,櫛風沐雨,為古蹟找生命,常有驚人的發現,把時光往前推移,重寫歷史的驚奇。
每當發現古蹟遺址,喧騰一時,甚爭功諉過,搶成一團,但事過境遷,乏人聞問,任憑風吹日曬雨淋,古蹟破壞消失,造成永難彌補的遺憾,有人感嘆,還不如讓古蹟永埋地底。
經建發展,也使古蹟保存飽受嚴苛考驗,古蹟重要還是建設重要,一直爭論不休,即使有了古蹟保護法,仍有人為了商業利益,不擇手段破壞古蹟。古蹟保存是文明指標,也是社會進步的圖騰。
當台灣古蹟分布圖愈來愈豐富時,我們能為古蹟做多少努力,也是值得省思的課題。
(記者曾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