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黃文華與幼子小鼎。
圖/時報出版
文/黃文華
除了導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情緒教育」也是一項嚴峻課題。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進取?偏偏小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負面情緒,常常會說自已「好笨喔」。舉凡東西忘了帶、飯沒吃完、不小心跌倒……任何不順的事情發生,他都會說:「我好笨喔!」說多了,他好像也漸漸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辦不到,真的很笨。想要偷懶時,他也會說:「媽媽我不會,我好笨喔!」
於是我開始苦思,該如何幫助他扭轉這種負面思考,也不斷去找尋原因究竟在哪裡。
原來,有一位親戚每次見到大鼎、小鼎時,都十分熱情地跟兩兄弟玩在一起。因為大鼎是哥哥,凡事一定都比較強,小鼎年紀小卻被拿來比較。積木拼不成形時,被說「好笨喔!」拼不出拼圖時被說好笨,東西掉地上也被說……這位親戚把「好笨喔」掛在嘴邊,雖然我知道他說者無心,並無惡意,但沒想到「大人無心的口頭禪」,卻讓一個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小鼎甚至對「比較聰明」的哥哥出現了排斥的情況,覺得凡事交給哥哥做就好了,自己什麼都不行。
為了幫助小鼎重拾信心,有一次,我又看到小鼎拼不出拼圖,而脫口說出了「好笨喔」,這時,我握住小鼎的手,看著他的眼睛,然後告訴他:「你不笨,沒有拼出來,再想一想就好了。你不可以再說自己笨了,你只是『忘記』怎麼拼,不是笨喔!小鼎最聰明了!」大鼎也跟著重複說:「弟弟不笨,只是忘記了,再想一想就好了。」果然,小鼎這一次不是輕言放棄,而是願意再多想一想,後來順利拼好拼圖了。
導正孩子的錯誤,絕對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父母千萬不可輕言放棄,才能看到效果。也不要以為學齡前的孩子年紀小,就讓很多事情將錯就錯沒有關係,以後再導正就好。其實,單純的孩子正在用力吸收外界給他的能量。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吸收到的是樂觀、正面的能量,快樂地長大。尤其是上班族父母,在被擠壓出來的稀少時間裡,只要能確定教育的方向,用對方法,多多練習養育技巧,也能夠成為一個稱職又快樂的父母。
(摘自《別當沒時間爸媽!》,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黃文華
現為東森新聞主播、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主持人。雖然是工作忙碌的職業婦女,仍堅持要抽出寶貴時間,與孩子溝通、相處。更將自己主持的節目中,專家分享的教養方式,化為親身實行的教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