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衛星導航地圖已成現代人所仰賴的功能。圖/陳光立、王忠明
GPS衛星導航地圖已成現代人所仰賴的功能。圖/陳光立、王忠明
文/吳加豪(3c科技達人)
很多人使用導航的習慣,就是上車設定好目的地後,直接出發,有時卻易忽略在設定過程中,要注意路徑規畫的設定,如能事先了解設定條件,就比較不會發生車子卡在產業道路或是誤闖墓園等令人不安的情形發生,順利抵達目的地,假設我們要出發到苗栗去,從台中到苗栗就就可選擇走高速公路或一般省道(2~3種以上不同的路線選擇),使用者需給予導航機明確的路徑規畫指示,才能規畫出符合需求的路線指引,各品牌常見的路線規畫有下列幾種:
最快路徑:A點至B點,行駛路線是以主要幹道(速限高於50公里)為主
最短路徑:A點至B點行駛路線是以總里程距離最短為主
高速公路優先:A點至B點,行駛路線是以高速公路為主
快速道路優先:A點至B點,行駛路線是以快速道路為主
了解路徑規畫條件後,就要提醒使用者注意了,當我們看到新聞「導航導錯路,害男大生車滑山谷」;「導航帶錯路,開車開進荖濃溪」等事件,嚴重者都會致人於死,尤其我上述舉例是從台中到苗栗,這些都是山區多觀光景點的地方,所以遇到跨縣市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最短路徑,最短路徑不一定是最快抵達目的地的路,因最短路徑輸入的條件是以哩程為主,不是以最低速限,所以有時走到產業道路沒有路燈、泥巴地加上一台車寬旁邊就是山谷,反而讓駕駛者心驚膽跳愈開愈慢,容易造成危險,當然各品牌導航機都有自己獨創的「智慧路線」,也建議使用前都要去了解規畫的條件為何?駕駛也要自行稍加判斷後再上路行駛,以確保行車安全。
綜合以上,科技確實讓人省了不少力氣與腦袋,但畢竟人腦還是比電腦聰明,光是如何導航不錯誤,就有上述那麼多因素會影響,所以只能將導航指引當成參考,路線是否安全還是要靠駕駛者自行判斷,不要只聽電腦指揮,才不會造成危險,相信只要我們都能聰明使用導航系統,行車安全自然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