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珍珠遇見茶】 喝茶五千年 劉漢介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2014.05.30 語音朗讀 44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茶,存在地球超過兩億年。原生雲南,後來慢慢外移至貴州、四川。圖/劉漢介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茶,存在地球超過兩億年。原生雲南,後來慢慢外移至貴州、四川。圖/劉漢介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茶,存在地球超過兩億年。原生雲南,後來慢慢外移至貴州、四川。圖/劉漢介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文/劉漢介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也許你不敢相信,古人在煮茶的時候幾乎什麼都加。蔥、薑、莞荽、橘子皮、青豆、芝麻……仍嫌不足,最後還撒上一把鹽。這樣一鍋「八寶茶粥」就是古人的山珍海味,從周朝起喝了一、二千年。 據考證,茶這種植物存在地球超過兩億年,原來生長在雲南省,後來慢慢向四周移植,貴州、四川是它的邊緣地帶。 有人從雲南探親回來,在深山野生茶樹旁照相,茶樹足足有兩三丈高。茶是灌木,一百年也長不及腰,數丈高的茶顯然已超過千年。 據聞,雲南當地人喝茶,是把樹枝砍下,在火上烤焦後,撕片放進茶壺煮成樹葉湯。這種茶湯,不用喝,用想的就知道,又苦又澀,難以下嚥。 難怪唐朝前,字典裡沒有茶字,只有「荼」,荼的意思即為苦;「遭其荼毐」,就是被人害得好苦的意思。詩經說:「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吃苦後回甘,是茶的特性,為了消除苦味,加點東西是很自然的。 在產茶的雲南、四川,人們把鮮茶葉和米煮成茶飯,雖有一點苦,但既可填滿肚皮又保健,是很聰明的發明。 古人已經知道,沒有胃散或征露丸的日子,茶可以治療因吃太多野獸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及拉肚子呢!古人雖然不知道茶裡面到底有什麼,但用來消食和洗眼睛是滿管用的。 產茶的地方,吃不完的生葉,把它煮一煮,可以存久一點;把它壓成一團,體積不會那麼大,可以運送到遠方給其他需要的人。就是這樣,茶流行在西南中國的百姓生活裡面,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 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四川部落的酋長功勞很大,不僅參與戰役,還出了不少兵馬。武王為天下共主,封川酋為王,川酋感激天恩,以茶製的餅為禮(見《華陽國志.巴志》),讓周人嘗到了新鮮特產,祭拜天地用它,分賞功臣也用它。 四川有那麼多川,種什麼都長得很好。松藩高原尾端、蒙頂山上,蘇東坡最喜歡的石蕊茶,就是最早的人工茶園所生產。 漢朝時,有一秀才,在寫買奴才的契約時,就曾提到要奴才去四川彭山雙江小鎮買茶,這個秀才後來在漢武帝時還官至議諫大夫呢。既然百姓都有地方買茶,可見喝茶已很普遍。 第一次把鹽加在茶裡面的是四川人。四川的自貢,井裡可以挖出鹽,把鹽加在茶裡。根據蘇東坡後來的研究,在茶裡加鹽,會使苦味變甜,這麼一來,茶變得好喝了。 魏晉南北朝時,南方已有煮茶粥的習慣,北朝只有少數人喝。有個王肅先生,是北朝的大官,喜歡煮茶粥招待屬下,屬下們深以為苦又不敢多言,只好說:「水厄。」像水災一樣可怕。相信不是調味技術不佳,就是刺嘴刺鼻,粗礪難以入口。 穿獸皮麻布的時代,有茶粥可喝,生活條件已經不錯,豈不聞,塞外的遊牧族一匹馬還換不到一塊茶磚,不喝又不行,有云:「一日無茶則滯,二日則礙,三日則病。」 聰明的皇帝知道茶的厲害,以茶來控制那些不聽話的遊牧族,乖點就多給,少乖就少給,不乖就不給,這叫「以茶制邊」。 到了唐朝,還成立官署「茶馬司」,專管茶換馬的事。 遊牧民族拿了茶磚,可不像漢人一樣會加什麼香料,當然是生奶乳酪最好。你敢喝嗎?當然不敢。不過,若你生在古代,而且又偏巧生在蒙古包,可就沒有選擇的餘地。乾了這杯再走吧,兄弟! 前一篇文章 【人間植物禪】 可憐懶人、鳳凰阿伯 下一篇文章 【小城故事】 在智慧與智障間擺盪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進大西南】 瀕臨失傳的東巴銅筆【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 千年水上之路【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