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來源,對症下藥
繪圖/綠豆夾
文/黃瑗瑗
找出來源,對症下藥
面對壓力,許多人會選擇運動、唱歌、看電影、或是吃喝玩樂等等。這些做法雖然沒錯,但問題是:造成壓力的真正來源如果沒解決,等輕鬆時光一過,壓力又回到身上,甚至因為調適不好,心情反而更沉重。
身體健康需要對症下藥,心理健康也一樣。所以,一定要先找到壓力來源,可能是課業問題、和某人關係緊張,或者做錯一件事、說錯一句話。找到壓力來源,再設法尋求自己適合而且做得到的解法。
例如,為了人際關係傷腦筋,不妨尋求周遭親朋好友協助;擔心考試來不及準備,可以重新檢查自己是不是做好了時間管理。
運動、休息、吃開心食物
壓力會讓身體緊繃、腎上腺素激增,時間一久,容易反映在身體上,而出現焦慮、胃口不好、失眠等症狀。這時最好多做運動、充分休息,讓身體放鬆。
運動不見得要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簡單的健康操、伸展操,或是有韻律性、重複性高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要提醒的是,睡覺前三到四小時,盡量不做激烈運動,以免精神亢奮,身體得不到休息。
另外,有些食物含有色胺酸,會刺激血液的血清素分泌;血清素具有鎮定、抗焦慮的作用,能讓人心情變好。所以,多吃這類「開心」食物,像是牛奶、蛋、香蕉、雞肉、牛肉等,有助對抗壓力。
換個角度思考
壓力大小,也和我們怎麼看待事情有關。這裡提供幾個妙招:
第一,想像自己突破難關的畫面,用美好的成果激起內心鬥志。
第二,把注意力放在好事上,少抱怨、多滿足。
第三, 不要求百分百完美,而是要求盡全力。
最後一招,把壓力當作進步的動力,當壓力來了,不妨跟自己說:「嗯,我要進步了!」
摘自《未來少年》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