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雅惠
文/陳曉蒨
夏天的腳步近了,俗語說,過了端午才是真正的夏天,才能把冬衣收藏起來換季。端午節的重頭戲除了熱鬧滾滾的賽龍船之外,就是吃粽子了。除了自家包的或一般傳統市場賣的,現在連超商與大飯店都有開放預訂粽子的活動,讓大家可以方便吃粽。然而在享受美味的同時,看著微凸的肚子或想起健檢單上的紅字,相信不少人都吃得膽戰心驚且又愛又恨吧。
無論是傳統的糯米粽、甜粽、素粽或五穀粽,甚至是改良版的水晶粽、一口粽、健康粽、養生粽等等,種類不但繁多,且都相當美味,如何快樂吃粽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呢?如果是自家包的粽子,可以利用機會和家中成員一起包粽同樂,且媽媽們可以將傳統的肥肉換成黃豆、黑豆或豆製品,鹹蛋黃換成栗子,馬上就可以降低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含量喔!另外,內餡除了香菇、竹筍外,還可以加入杏鮑菇、蘿蔔絲來增加纖維質攝取喔!因為糯米不好消化,若家中老人居多或有腸胃疾病的話,也可以換成五穀飯搭配白飯。
有血糖高的問題怎麼辦呢?其實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適量吃粽子的!只要把握低油低鹽高纖大原則,並配合食物份量代換就可以安心吃粽囉!例如,一般傳統台灣肉粽約三份主食、一份肉類及三到五份油脂,對於每餐吃三份主食即八分滿的人來說,是恰恰好的喔!記得再搭配蔬菜與水果一起吃,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就能讓血糖穩定且健康滿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