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人間大學系列報導12 蘭陽人間大學 寶貝下一代

杜憲昌 |2014.05.26
1479觀看次
字級
小朋友探望獨居的爺爺、奶奶,陪他們說話、為他們捶捶背。圖/蘭陽人間大學、台北人間大學
童軍團康活動,孩子在其中學會與人相處。圖/蘭陽人間大學、台北人間大學
蘭陽分校於二○一二年元月成立,在人間大學體系,是相對「年輕」的一所分校,但若細究蘭陽別院發展過程,包括蘭陽分校的前身—「蘭陽別院社教館」,早已投入社會教育。圖/蘭陽人間大學、台北人間大學
三好兒童冬令營學員走出戶外,體會茶農採收的辛勞。圖/蘭陽人間大學、台北人間大學

文/記者杜憲昌

專訪副校長覺來法師

兒童課程是核心

品德教育擺第一

??蘭陽分校於二○一二年元月成立,在人間大學體系,是相對「年輕」的一所分校,但若細究蘭陽別院發展過程,包括蘭陽分校的前身—「蘭陽別院社教館」,早已投入社會教育。

蘭陽分校副校長覺來法師表示,宜蘭是星雲大師在台弘法的起源地,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向來注重人文教育,認為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思想觀念、豐富生命,所以六十幾年前在宜蘭弘法時就舉辦非常多活動,以提升地方民眾的人文素養。

為提供地區民眾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並落實寺院學校化的理念,蘭陽別院設立人間大學分校,規畫生命教育、人文藝術、運動健康、音樂以及兒童才藝等多項領域課程,並不定期安排佛學講座和生命關懷學程等活動,來帶動宜蘭地區終身學習的風氣。

覺來法師說,蘭陽分校多年來與地方的合作互動相當密切,隨著社會變動的脈絡,因應地方需求,開辦許多在地化的課程,其中,尤以兒童的學習教育為推展重點。「蘭陽地區教育資源不及西部都會,人間大學的兒童課程多少可以補強這一塊。」覺來法師表示,除了學習多元課程,校方更強調在課程中融入品德教育,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念,這一點甚受家長認同,學校的長期目標則指向親子共學。

「蘭陽別院有宜蘭地區最完善、豐富的學習環境與設備。」覺來法師表示,未來他希望與社區及其他單位有更多合作,並配合現代3C數位科技,營造教室外的學習,使「自我充實」這件事不受時地侷限,讓更多民眾輕鬆成長。

古箏學員勝過本科生

宜監收容人畫佛修心

從蘭陽分校前身「蘭陽別院社教館」起始,尤碧玲老師的古箏班已持續開辦十五年,除了春秋兩季課程,還有暑期班,可說是全年無休,堪稱蘭陽分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課程。

尤碧玲的古箏班學員年齡層相當廣,上至七十多歲的阿嬤,下至小一學生,不管懂不懂樂理、會不會看譜,她都耐心從頭教起,因此更能培養學生對古箏的興趣。

尤碧玲認為,學習古箏不僅涵養心性,更能激發潛在的藝術才能,曾有一名學員就是在蘭陽分校啟發了對古箏的興趣,雖然高中沒讀音樂班,但最後考上台南藝大,「而且五人報考,錄取三人,只有他不是音樂班出身,靠的就是他在蘭陽分校持續學習的成果。」

佛畫老師鄭?善也持同樣看法。鄭?善表示,佛像繪畫是一種心靈修練,只有專注、靜心,才能展現諸佛菩薩的莊嚴慈悲相。所以,在蘭陽分校學佛畫,不只陶養藝術性,更能獲致平和心靈,吸引許多年輕人也投入學習佛畫。

鄭?善說,校方也引薦她到宜蘭監所教導受刑人佛畫,「這是人間大學與一般社教機構的不同,能同時從諸多面向關心大家,充分體現社會教育精神。」

不辭路遠

姐妹花快樂學藝

彭婉萱、彭育淇兩姐妹都是蘭陽分校古箏班的學生,她們每周二從福隆到宜蘭上課,來回得花上三小時,問她們「不累嗎」?她們笑著回答,在蘭陽分校學習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一定會持續學下去。

婉萱今年讀小三,從蘭陽分校設立後就開始上古箏班。彭媽媽說,一開始想讓孩子學習音樂方面的才藝,但鄰近地區並無資源;原已預備到台北找師資,恰巧鄰居朋友的小孩在蘭陽分校上課,極力推薦到此學習。她說,蘭陽分校不僅學習環境好,老師教學認真,校方人員更是和善,所以不惜舟車勞頓,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

彭媽媽表示,之前就想讓妹妹育淇一起來,但老師覺得她太小,擔心學習效果不彰,所以去年育淇上小一後,才得以跟著姐姐來上課。經過半年學習,育淇從完全不懂看譜,到現在可以彈奏單音,學習興趣更加盎然。媽媽說:「上課不僅讓她們獲得成就感,而且性情也『端莊』許多,以前動不動老是大呼小叫,現在溫柔多了,這或許是蘭陽分校無形中對她們的薰陶。」

蘭陽分校

地 址:宜蘭市中山路

三段257號

電 話:039-330333

傳 真:039-330330

網 址:http://web.fgs.org.tw/index.php?ihome=D40400

E-mail:

webmaster@fgs.org.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