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打算調漲機場稅,三百元調高為五百元,漲價的理由讓人難以接受。機場稅已維持二十七年,約是其他亞洲國家的一半,就物價波動和公平原則來說,照說是「調漲有理」,但國人反對者眾,必有其因。
首先是服務品質,堂堂桃園國際機場,逢雨必漏,水淹行李,桶盆舀水和拖地的奇景,叫人嘆為觀止。室內霉味重,管線破裂,糞臭熏天的慘狀,號稱「三流服務,一流稅金」。
交通部拿大陸機場、新加坡樟宜、南韓首爾和日本成田比較,機場稅都比台灣高,但這些機場設備新穎,不會發生下雨漏水和屎管爆裂的糗事。
價格必須和品質畫上等號,改進步伐與時俱進。以此標準檢驗桃園機場,實在落後太多。嚴格說來,大陸二線城市火車站都比桃園機場好,真是漏氣。
多收的稅說是為了建設第三航廈,並非改善現有的機場結構,合理嗎?
籌建新航廈,理應編列預算,否則豈能隨意動工,若是靠漲稅籌措經費,表示編列不實、管控不佳,挖東牆補西牆,造成國庫虧損,絕非好的施政方式。
機場稅跟上漲價風,或有不得已的理由,但請先提升品質,徹底改善設備,加強服務態度,以高水準換取代價;漲價總要讓民眾心服口服吧!
謝碧嘉(桃園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