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首見 教宗訪中東促團結

 |2014.05.21
1046觀看次
字級
教宗方濟二十四日起出訪中東,巴勒斯坦的伯利恆市主要大街上,十九日掛著許多方濟(左)及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巴斯(右)的旗幟。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上任一年多的教宗方濟將於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訪問中東,首站是約旦,然後去巴勒斯坦地區的伯利恆,最後抵以色列耶路撒冷;三地總共待不到五十六個小時。盼此行促進基督教東西陣營合一,宣揚《聖經》價值,同時鼓勵宗教對話,促進地區和平發展。

東西教會晤談

年底發表聲明

教宗此行最主要任務,是與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總主教巴索羅謬在耶路撒冷會面,他同時也是普世東正教信眾的屬靈領袖。天主教、東正教及新教是當今三大主要的基督教派。

一九六四年,當時的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和君士坦丁堡總主教阿忒納哥拉一世在耶路撒冷會面,這是自從一○五四年天主教與東正教互相將對方逐出教會,東西教會大分裂之後,雙方第一次正式會面。

這次會面,也促成隔年底,在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中由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除了對以往造成東西教會大分裂的各種行為表示遺憾,宣告相互寬恕之外,也中止將對方逐出教會的決定。

會見安曼國王

訪耶穌受洗地

教宗在約旦訪問時,除了到安曼會見國王與王后外,還會在有二萬五千個座位的國際場館舉行彌撒,拜訪約旦河邊一個相傳是耶穌受洗的地點。這些年,約旦成為許多伊拉克和敘利亞難民的居所,沉重的財務負擔,十分需要國際關注,同時,約旦也是中東地區對基督徒限制較少的伊斯蘭國家。

教宗拜訪的第二站是巴勒斯坦的伯利恆城,這是耶穌出生地。除了與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巴斯會面外,教宗也將在馬槽廣場舉行戶外彌撒,並且拜訪主誕堂耶穌出生的石窟。

教廷耶路撒冷聖母中心負責人索拉納神父日前表示,因考慮巴勒斯坦信徒赴海外朝聖的條件與機會較少,馬槽廣場的彌撒,會優先開放給當地信徒參加;跟隨教宗前來朝聖的海外信眾若想參與,還有其他場地可透過大螢幕轉播觀看。從這點也可看出,教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關懷。

遊清真寺廣場

到猶太人會堂

教宗的第三站則是以色列。他會先搭乘直升機到班古里昂機場出席抵達儀式,然後飛到耶路撒冷斯高泊斯山。

他首先會與東正教世界屬靈領袖巴索羅謬會面,簽訂聯合聲明,並在聖墓教堂舉行大公會議,以紀念五十年前,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和君士坦丁堡總主教阿忒納哥拉一世在耶路撒冷會面的歷史意義。

此外,教宗還會去耶路撒冷舊城清真寺廣場,拜會伊斯蘭領袖大穆夫提,前往猶太人的露天會堂—西牆、大屠殺紀念館,並去赫澤山獻花,分別與以色列總統與總理見面,禮貌性拜訪二位政府設立的猶太教大拉比等。

最後晚餐房間

舉行彌撒

在耶穌受死前禱告並被捕的地方「客西馬尼園」,教宗也會與以色列神職人員與神學生會面,並在耶穌與門徒吃最後晚餐的房間,舉行彌撒。由於場地不大,彌撒對象為聖地的宗教法律執行人員和教宗隨行人員。

教宗此行,由耶路撒冷聖母中心負責接待及安排部分行程;此中心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外,興建於十九世紀末,起初就是為了到耶路撒冷朝聖的教徒設立。神父索拉納表示,教廷人員在連繫教宗飲食事宜時表示,教宗只喝水,不喝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