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中會考作文題目是「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出乎意料之外,許多學生在我的臉書留言,讓人心有戚戚焉。
日前我拜訪就業學程合作企業,實習的學生紛紛表示,到職場實習,發現除了專業,工作態度、溝通、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我想未來職場不僅需要硬實力,也要軟實力,「共通職能」、「專業職能」兼具。
我跟學生談「當責」這個概念,每個人主動點、積極點,多付出零點一的力氣,那麼幾個「點」乘起來就會趨近於無限大。
反之,如果大夥只願付出零點九的心力,幾次之後,終究會趨近於零。如果大家都能當責,必能使一個團隊發揮最大效能。
有一個真實案例,一個從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當上儲備幹部的年輕人,培訓期間因感情問題,把負面情緒和做法帶到工作上,不止犯了錯,最後還被解雇。
他被通知離職時,希望主管再給他機會,其實企業主管給了他三次機會,只是他一次都沒把握。
在職場上,許多企業是連一次機會也不會給的,畢竟職場競爭有殘酷的一面。踏入職場,通常沒有犯錯的機會。
有個陸生告訴我,台灣學生很多都是安於現狀,不想改變,不關心政治經濟,不想接觸台灣以外的世界。
陸生說,做報告時,台灣學生舉的例子永遠是台灣的企業,沒有跨國或大陸的企業。
他認為不是台灣學生不想舉國外其他例子,而是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什麼相關企業。
我們國際化似乎只在學習外語打轉,其實有世界觀才能突破這個困境。
當整個社會都在談論22K時,有些年輕人的態度並不是努力想辦法擺脫22K,而是害怕恐懼,只知怪政府、怪學校,沒有怪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其實職場上也是一樣,若抱持著消極、缺乏自信的心態去和別人競爭,競爭力一定不如人。
年輕人不要凡事不符自己的想法,就為反對而反對,應以跨界、連結、創新,跨出原本框架,積極學習新事物,再將兩種以上的專長連結,創造新點子,擴大效果,成為「乘法人」。硬實力和軟實力兼具,何愁薪水不高?
本榮(桃園縣/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