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人民黨(BJP)領袖莫迪與友黨合力拿下三十年來印度大選最壓倒性的勝利,十七日在北方瓦拉納西老家祭拜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並對支持者宣布:「神降大任於我。」
濕婆主司毀滅,也主司創造轉化。觀察家說,莫迪說的「大任」應該是大破大立,創造轉化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因為重振印度經濟是他的主要政見。
民氣對他有利。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印度資深訪問研究員納拉揚說:「人民要成長,要工作,要低通膨,要少一點貪汙。」這些就是莫迪勝選的原因和他未來的任務。
選戰過程中,莫迪痛批印度的「無就業成長」,矢言抑制亞洲第二快的物價上升,以及在各部門便利外來投資,零售業除外。
茶商之子莫迪在古吉拉特邦主政十三年,紀錄頗獲企業界欣賞。他吸引塔塔車廠等企業進駐,古吉拉特邦的人均所得在他主政期間幾乎上升了三倍,達六萬一千二百二十盧比(約新台幣三萬一千二百元),上升率高於全國平均值。
但是,在他的「大任」裡,當選是最容易的部分,接下來看如何兌現。專家指出,他最大課題是如何處理由「雙赤字」構成的兩大威脅:預算赤字和貿易赤字。今年四月,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一份六十六頁的印度報告,突顯印度面對的這兩大挑戰。
報告說,印度不是G20裡唯一高預算赤字的國家,也不是唯一高貿易赤字的國家,印度棘手之處在兩者俱高。報告說,全球投資人對印度有「信心赤字」,這雙赤是重要原因。
IMF經濟學家在報告裡建議印度新政府的對症措施包括:
一、增稅,包括商品與服務稅,以縮減預算赤字。二、減少補貼。三、以審慎步調對海外投資人開放債務市場。四、以縮減預算赤字來抑制通膨,以改革勞動法來使供應更富彈性。五、增加「具體與社會基本設施」投資,亦即道路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