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獅文化的源流發展】瑞物鄰家

文與圖/陳磅 |2014.05.16
2965觀看次
字級
透過對外來獅文化的淘選轉化,經政治、宗教等大傳統的收服及加持,獅子在中國大行其道,舉凡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看的,其在漢文化圈風靡的程度,就連躺在動物園內呵欠連連的真獅也須甘拜下風!
交趾陶壁堵/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
陶香爐/嘉義水上柳子苦竹寺
糊紙獅
木雕獅座/台中張廖家廟
北方獅
泰山石敢當
南方獅

透過對外來獅文化的淘選轉化,經政治、宗教等大傳統的收服及加持,獅子在中國大行其道,舉凡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看的,其在漢文化圈風靡的程度,就連躺在動物園內呵欠連連的真獅也須甘拜下風!

如舞獅結合了辟邪巫術、武術與戲劇表演,其大紅大綠、光豔耀目的獅身裝扮,配合時而剛勁勇武,時而調皮嬉鬧的肢體動作,在在傳達民俗文化的力與美。

在民間文學「洪水神話」當中,石獅告知一個小孩其眼睛流血代表會有洪水,一位屠夫知悉後,故意將豬血塗抹於獅眼,沒想到果然起了場大洪水,只有小孩一干人躲過劫難。其他如「永安寺的獅子──頭朝裡」、「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河東獅吼」、「石獅亦驚人告」等借獅發揮的話語,也多不勝數。

在民間藝術中,獅子的應用更是廣泛,舉凡金石、陶瓷、木、竹與織繡等,各地的藝人揉合了文獻與想像,並模擬貓狗等寵物的神貌,將威猛的獅子一變為憨態可掬,從而創造出許許多多風格迥異、色彩誇張且活潑大膽的獅子造型。

總而言之,中華獅子綜採了龍的權貴瑞氣、虎的威武霸氣、佛的聰慧和氣,以及獅舞的熱鬧淘氣,集合成最宜民間利用厚生的祥瑞象徵,將獅子在華人的心目中,推舉至雅俗共賞、老少貧富皆宜的寬闊境界。

走入民間的中華石獅藝術

獅子走入民間後,由原先標舉森嚴階級及統治權威的象徵,轉為富有入世精神的藝術形象,呈現世俗化與在地化兩大趨向。

透過民間藝人的巧手,獅子被妝添了更多的人情世故,廣泛運用於生活各個層面,並因地制宜地發衍出繁盛多元的樣貌。如學者將民間石獅隨著地域風格之差異,粗分為雄武健強的北方獅,以及溫婉可愛、更富人情味的南方獅。

實際上,各地的石獅皆極富特色。如陜西的炕頭獅,一般大小約十多公分,家中凡有嬰娃者,每逢生日時,父母會用廟裡求來的紅線一端拴繫石獅,另一端繫於幼娃身上,以求庇佑小孩平安健康長大;此外,陝西亦盛行拴馬樁,以左右兩柱對稱置於家門口,作為標示、炫耀及拴繫馬驢之用;樁頭雕飾以胡人御獅最為普遍,可說是古代外邦來朝職貢題材的延伸,並轉化為民間對招財納福的盼想。

金門一地因海風肆虐,盛行用風獅爺鎮護風口,並兼有辟邪制煞、防護風水及剋蟻害等用意,其姿態或蹲或立,表情萬千。

隨著不同的風土、民俗及匠藝,涵鑄出繽紛多元的石獅藝術,然萬變不離其宗的,仍是那根植於泥土,對生命、對幸福理想的追求。

(貓頭鷹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