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二○一四年美好生活指數調查,針對三十六個國家受訪者,以收入、教育、健康等十一個項目評比。
近年來,青年關注的議題不外乎教育、住宅、公民參與、就業等,政府為了回應青年的訴求,提出相關措施,如推動合宜住宅、社會住宅、開徵奢侈稅,及擴大辦理青年論壇等。
然而「健康」這項基礎指標卻未受重視,以促進全民健康習習相關的「全民運動」為例,體育主管機關回歸教育部體育署後,雖稱將積極推動全民運動,以提高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降低民眾使用健保費、縮短臥病到離世時間三項目標。
但調查發現,國人男女缺乏運動的比率分別為百分之六十四點四及百分之七十三點一,與OECD其他三十個國家相比,各排名一、二。
國人不愛運動,再上不健康的飲食,導致十九歲以上人口逾二成身體質量指數達到肥胖等級。
無怪乎國人罹患與肥胖高度相關的心血管、慢性病、癌症等疾病有日益增加趨勢,以二○一二年為例,每日有一百二十位國人罹癌,國人癌症死亡率與OECD國家比較,排名第十高,可見政府在維護國人健康方面仍需努力。
政府除檢討預算配置,充實全民運動資源,亦可設定正向誘因,准予民眾將參與健身相關費用扣抵所得稅,對符合健康評估指標之國民給予實質獎勵,並得以最低費率參加全民健保,以鼓勵青年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曾慧青(台北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