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星咖啡屋騎樓下擺書攤的周夢蝶,如老僧入定般,成為1960、70年代台灣著名的人文風景。圖/莊靈提供
【本報台北訊】「孤獨國」國王、詩壇苦行僧周夢蝶,今天下午2時48分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如同蝴蝶破蛹般「飛」離人世。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1948年隨國軍撤退來台,退役後擺書攤維生。1960至70年代,他在墨客騷人雲集的明星咖啡屋騎樓擺書攤,那裡是當時台灣的文藝青年必定造訪的聖地,周夢蝶如老僧入定般的默坐擺攤模樣,成為台灣著名的人文風景。直到1980年,周夢蝶因胃疾割除3/4個胃,才結束21載的擺攤人生。
周夢蝶38歲出版生平第1本詩集《孤獨國》,他在首頁寫道:「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他中年禮佛習禪,詩裡富禪味、佛味、儒味,外界喻為「以禪入詩」。雖然他一生創作不輟,但詩作並不算多。
詩人余光中在紀錄片《化城再來人》中形容,周夢蝶充滿了矛盾、嚮往、不滿足,都從詩裡得到補償,「他在現實世界很拘謹、很不自由。想像世界則是逍遙遊、孤獨國」。
政大教授陳芳明分析,周夢蝶受《紅樓夢》影響甚巨,他擅長在「情」與「不情」之間游移流動。他也延伸了中國禪詩的精神,將「意在言外」的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其詩集《孤獨國》與《還魂草》,已是台灣現代詩的經典。高師大副教授曾進豐則相信,周夢蝶的詩在他百年以後,可以和唐詩宋詞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