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五日,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穿著布魯克林道奇隊42號的球衣,站上大聯盟的球場。羅賓森是個罕見的全能球員,除了投手、捕手外,他每個位置都能守。第一年他就贏得年度新人王,並幫助道奇隊打進總決賽。一九四九年他還得到國家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獎。
羅賓森的表現如此亮眼,但當他第一次站上一壘手的位置時,一點兒也不風光,觀眾對他叫囂,用髒話侮辱他。為什麼?因為他是「黑人」。美國職棒原先是採種族隔離政策:黑人跟黑人打,白人跟白人打。羅賓森是第一個站上大聯盟的黑人球員,所以四月十五日是棒球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不只觀眾大聲辱罵、嘲笑羅賓森,對手的球員也當他是透明人,連隊友也有人不屑。有一次,當羅賓森守二壘時,游擊手彼‧威‧李斯(Pee Wee Reese)看到他臉色凝重,便故意走過去,搭著他的肩膀說悄悄話。沒有人確切知道李斯說了什麼,只看到羅賓森露出一絲笑意,整個人不再緊繃,身手表現更佳。
傳說李斯說:「傑基,你一定是大聯盟最傑出的球員,你一定會進名人堂。不要管那些豬在說什麼……」現在在紐約布魯克林,立著一座雕像,刻著一位球員手搭在另一位肩上,就是紀念羅賓森的堅忍不拔和李斯的道德勇氣。
羅賓森的壓力不只在球場,當時很多旅館不准黑人進餐廳和白人一起吃飯,隊友還要偷偷拿食物給他。有些地方的警察不讓他進球場,或是想趕他出場。三K黨放話要殺他,有的球隊還揚言有他就要罷賽。
有道德勇氣的不只李斯一個。道奇隊總經理瑞奇(Branch Rickey)也力挺他,不顧種族歧視的壓力,延攬羅賓森入隊。還有紐約《國際先鋒論壇報》的運動版編輯伍華德(Stanley Woodward)也是他的支持者。當伍華德得到聖路易紅雀隊準備罷賽的消息時,立刻在報紙揭發。
事件曝光後,國家聯盟的主席佛利克(Ford C. Frick)毫不遲疑,強硬地表示:「如果紅雀隊敢罷賽,我不在乎會不會有半個聯盟都罷打。哪個罷打,以後就禁賽。這裡是美國,任何公民都有打球的權利。無論怎樣,聯盟都會和羅賓森站在同一邊!」
一九八七年,美國大聯盟的年度新人王獎項改名為「傑基‧羅賓森獎」。一九九七年,為了紀念羅賓森進入大聯盟五十周年,全大聯盟三十支隊伍,所有球員的球衣都繡上「傑基‧羅賓森50」。從此規定「42」號球衣,永遠留給羅賓森。
耶穌說:「當有人打你的右臉,你把左臉也迎上去讓他打。」羅賓森在球場上,被羞辱從不還口,只用他的傑出表現來回應,他的忍耐、毅力、意志都是值得讚揚與學習。
而耶穌看到有人要用石頭打婦人,祂就挺身而出。游擊手李斯、總經理瑞奇、主席佛利克……是真正行耶穌的路,做耶穌的事,有道德勇氣的真英雄!(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