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繁星升學曾多次爆發學校、學生集體篡改成績,為了杜絕接二連三的升學弊端,教育部要求國教署研擬一套「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監控全國高中生成績,最快可配合新學期的十二年國教一起上路,今年國三升高一的學生適用。
大學入學升學管道多元後,弊端也接連出現,比如二○一二年南部某私立高中爆發集體竄改成績的醜聞。據了解,檯面下還有許多弊端沒被揭露,有官員舉例,某頂尖大學接受個人申請入學,結果居然收到兩個學生寫出一模一樣的資料,顯示都是花錢找人代筆。
因此,國教署日前提出報告表示,新建「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會從高一入學起就開始建立,而且高中老師只能輸入,不能修改,以防篡改問題。
此外,除了輸入學生基本資料、出缺勤外,包括學科成績、多元學習表現、競賽成績、證照取得、服務學習、社團參與,還有體適能的各種成績,數十種細項成績都要一一輸入資料庫內。
與會官員表示,從高一開始記錄,就是為了杜絕部分私校在高二時,以分配、指定的方式讓學生參與繁星推薦。也有官員建議,除了量化的數字成績外,應該把高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輔導評估也輸入建檔,讓資料庫質量均衡。
國教署高中及高職教育組組長李秀鳳表示,目前教育部只有學籍資料,因此,要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歷程記錄建檔,建置工程相當龐大耗時。李秀鳳說,預估會分階段擴充,但是初期只是輸入學科成績,應該可趕上今年八月新學期,配合十二年國教一起上路,也就是今年高一新生將會適用這套系統。
高中校長:應更有高度
由於國外早有建立學生成績資料庫的先例,多所高中校長對於數位化持正面支持,但是也質疑教育部要如何「運用」資料庫,網路安全會不會影響學生隱私?某高中校長更說,「資料庫內容見樹不見林」,為了升學防弊,把學生數字化。
建中校長陳偉泓表示,教育部的初步研議,多集中與升學採計項目有關的資料建立,但是學生念書不只是為了升學,教育部視野應該更有高度,未來可以透過分析資料來擬定適合學子的教育政策。
陳偉泓說,不贊成由教育部全面連線監控資料庫,應該把主導權還給高中,若升學出現問題,教育部或大學再向高中徵信、確認學生資料即可。
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則表示,建立學生資料庫有其正面意義,不過資料庫建立後要如何運用,政府機關要嚴謹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