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星雲大師「如何這麼有辦法 ?」大師回答:「都是給出來的。」
圖/人間社記者金蜀卿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光復祖庭、興辦素博,並首次在宜興體育館開壇授講,給予宜興這片土地很多厚愛;宜興人也以高出席率回應大師的心意。圖/人間社記者金蜀卿
【人間社記者金蜀卿宜興報導】二○一四宜興素博會今日開幕,宜興市政府把握因緣,昨日禮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宜興體育館舉行一場「幸福與安樂」講壇,為素博文化饗宴揭開序幕。宜興是星雲大師的故鄉,是佛光祖庭大覺寺所在地,大師憶起在白塔山的教書歲月,當年的幾位學生都已鬢髮斑白,他們所識的字都是星雲大師教的。大師在講座中傳授幸福與安樂的條件、觀念、內容與方法,要讓宜興人成為最有「幸褔感」的人。
星雲大師說,從大覺寺到體育館路上,宜興近年在市政府大力建設下,市容環境與人文面貌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宜興市副市長尹志華表示,陶都宜興有七千多年的建城史,濃郁的歷史文化加上山水造化的浸潤,更有古今賢人的滋養。而佛教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板塊,與宜興特有的陶瓷、溶洞、茶竹等元素相容交匯,形成獨特的內涵。「宜興不僅擁有南岳禪寺、崇恩寺、澄光禪寺等名寺古廟,還湧現出唐朝天台宗九世祖湛然、清初禪宗第一國師玉琳、當代佛教星雲大師等一批高僧大德,是江南久負盛名的佛教聖地。」
建多寶白塔 服務宜興
星雲大師因大覺寺與宜興結緣。星雲大師出生江蘇揚州,十二歲在宜興大覺寺出家做和尚,二十一歲時,大師的師父帶他回祖庭,當時宜興教育局任局長見大師年輕,在南京學習過,讓他做校長,大師做了一年半白塔國小校長。如今白塔山原址沒有地了,因此星雲大師在大覺寺內建一座「多寶白塔」,今年底竣工。大師說,「多寶白塔是回報恩情之意。信徒過壽、結婚、聚會都可以使用,為宜興服務。」宜興市記者任宣平曾採訪其中幾位健在的星雲大師的學生,七十三歲的陳鎖林說,「我識的字都是星雲大師教的。」七十六歲的陳金富說,「星雲大師讓我做路長。」從他們講述的小小故事裡,可以強烈感受星雲大師當年任教的恩德。
星雲大師是宜興子弟,他鼓勵宜興人要頂天立地。「眾生之中只有人頭頂青天,腳踩大地;豬馬牛羊都是背朝天,只有人背直起來。人身難得今已得,好好利用,為國家社會創造幸福安樂,不是給別人,自己也有份。」大師講述了十幾個佛教公案,是各場講座中故事說得最多的一次。演講結束時,還請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唱佛教歌曲給大家聽。
學做知恩、報恩人
聽眾提問相當踴躍。一位女士說她甘冒眾諱,提出其父親往生七七四十九天,如何幫助父親超渡的問題?星雲大師慈悲開示,「你此時懷念父親,父親會很歡喜微笑。懷念親人,我們要報國家恩、眾生恩、父母恩、師長恩。滴水之恩,都要報。你的問題表示你孝順,慎終追遠,做一個報恩人。」聽眾都很感動,仍意猶未盡。許多從上海、無錫趕來參加素博會的聽眾說,星雲大師講的三好、四給、五和,很貼近生活,把佛法高深內涵講得易懂、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