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鄉公所 盼天堂路成文化景觀

 |2014.04.24
1528觀看次
字級
池上鄉公所把伯朗大道、天堂路及浮圳合併申請登錄為文化景觀,最快月底就能定案。圖/施鴻基

【本報台東訊】台東池上鄉天堂路因金城武的廣告一炮而紅,迄今人潮不衰,鄉公所近期向縣府處申請,把伯朗大道、天堂路和浮圳登錄合併為文化景觀,如果通過,將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蘭嶼鄉朗島部落傳統領域,成為全縣第3處文化景觀。 

池上鄉公所申請登錄「池上三生產業文化綠廊」文化景觀,希望能夠維護當地環境。當地農地約有175公頃,百年浮圳旁有自行車道,連往海岸山脈的伯朗大道、天堂路周邊都是綠油油的稻田,農民多採用有機栽培,不但擁有美麗的自然環境,也生產出全台聞名的池上米。

鄉長林文堂說,這一大區的稻田經過人文努力、產業呈現,才有如今的景緻,為了避免人為破壞,所以希望列為文化景觀,讓當地永保最純淨的環境。文化處預計29日邀請專家現場勘查,最快30日召開審議委員會討論,如果順利,當天就能通過。

鄉民黃清河說,天堂路一帶的稻田,他認為可能是全台灣最美麗的一塊,「這裡連農舍、電線桿都看不到,更別說是處處可見的蜘蛛網(電線),一眼看去非常乾淨,台灣還有哪裡像這裡一樣?」但他擔心財團看上這土地,讓它變質。文化處文化資產科長胡青松說表示,文化景觀並無硬性罰則,一旦農民買賣或興建農舍,都只能勸說,只能靠當地民眾自己維護家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