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泱汀
「強強,阿媽供在佛桌上的餅乾怎麼被打開了?」強強一聽,馬上轉頭大喊:「不是我!我沒有偷吃。」阿媽笑笑,拿起被打開的餅乾,向佛祖拜一拜,說:「是誰吃的,我沒有看見,但佛祖看見了!我想,佛祖一定知道是誰偷偷吃掉餅乾的。」
強強瞬間臉色發紅,尷尬的半低著頭說:「也許是老鼠想要吃,所以來跟佛祖要幾塊餅吃的。」阿媽呵呵的笑了起來,說:「嗯!有可能哦!我想佛祖一定樂意分享給牠的,但是,老鼠沒事先告訴我們『牠想要吃我們買的餅乾』,這樣不是變小偷了嗎?」強強的頭又更低了,眼淚都快要掉下來地說:「阿媽,對不起!是我偷吃的啦!」阿媽一副了然於胸的哈哈笑,說:「原來,強強就是那隻大老鼠哦!」
阿媽接著說:「來,強強,你來跟佛祖說:『強強一時想吃,才會不禮貌的從供桌上拿餅乾,請佛祖原諒強強。』。」強強乖乖的拜完佛祖,又問:「阿媽,佛祖會不會處罰我?」阿媽抱了抱強強,告訴他:「有句話說『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意思是說,小時候如果偷拿別人的小東西,一旦養成習慣,長大後就會偷更大的東西。但強強現在知道了,不經同意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知錯能改,佛祖會原諒你的!」
習慣的養成是相當不容易的,尤其是壞的習慣,一旦養成可就更難改了。「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是古早的故事,講一位小朋友每次偷了胡瓜回家,媽媽都給予讚賞,久而久之,他以為拿別人的東西是對的,長大後竟然把別人的牛偷回家,因而吃上官司。
這兩個故事都在告訴小朋友,有時爸爸、媽媽或老師之所以對我們嚴格教導,是在修正我們的行為,不希望我們把不好的習慣,誤認為是正確的行為,養成一輩子改不掉的壞行為,我們應該要虛心受教才對喔!
本單元同步於本周日的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鄉土戀真情」趣味台灣話單元播出14:0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