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第二屆新加坡華語電影節四月中旬揭幕,片單涵蓋台灣與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佳作,長片包括八部來自大陸、六部台灣、五部香港,今年更加入二部馬來西亞和一部新加坡影片。其中台灣《看見台灣》最受矚目。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由新加坡電影協會和新躍大學的新躍中華學術中心合辦,主辦單位昨日宣布,今年的華語電影節電影數量從去年的十部電影,增加到三十部長片和十一部短片,精選華語圈近三年的佳作。
台灣入選的電影包括張作驥的《暑假作業》、瞿友寧的《親愛的奶奶》、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楊力州的《拔一條河》以及《被遺忘的時光》、黃嘉俊的《一首搖滾上月球》等。
華語電影節策展人、新躍大學新躍中華學術中心副主任符詩專表示,華人的概念不應該只有東亞地區的陸港台,應該將視野放大,整個華人圈應加入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符詩專表示,今年的片單還有一個特色是多元跨界,例如《看見台灣》是台灣電影,但音樂製作人來自新加坡,另有部電影《南方來信》,則是集合星馬、緬甸和泰國導演共同合作,詮釋東南亞華人移民後代的離散與鄉愁。
今年新加坡華語電影節共分「華夏風情畫」、「紀錄片視角」、「短片驚嘆號」和「經典胡金銓」等四大單元,而大導演胡金銓的八部武俠片,更是有助於認識並了解中華文化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