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企業界為營造形象,掀起一股當義工的風潮,除了與民間團體合作公益活動,也給薪給假,鼓勵員工當「企業義工」服務社會;此舉讓企業、員工及民眾「皆大歡喜」,值得肯定推行。
企業義工服務項目相當多元,包括:投入育幼院當課輔義工、美語義工;為獨居老人清掃、改善居住環境;以專業技能協助弱勢族群創業或理財;教導人民行使保護權益的知識;甚至大量採購農產品,解決果農銷售問題等。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企業不只要獲得商業利潤,與員工利益均霑,更應秉持回饋國家社會的基本經營理念。社會安定和諧,人民知所趨吉避凶,良善循環的結果,企業必定更加賺錢,而員工不落人後付出愛心,「溫暖滿人間」的美好景象,必然可期。
義工服務精神貴在「真情與用心」,且不求回報,企業運用資源,鼓勵員工從事公益,成效遠勝於個人力量。但為避免偏執或掛萬漏一的遺憾,建議企業界成立「義工事務平台」,隨時互通有無,平衡供需,造福更多族群。
陳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