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經費較少的教會,牧師乾脆在馬路邊大樹下傳道,教友也不畏天候變化,聚精會神聆聽。
圖/中央社
【人間社記者觀昶綜合外電報導】南非有八成人口篤信基督教,經費富裕的地區會搭建傳統教堂建築,但是在經費較少的郊區教會,牧師乾脆在馬路邊、大樹下、公園內傳道,這些隨處可見的「雲水教堂」更是引人入勝,展現南非基督宗教的蓬勃發展。
每逢主日(星期天),不分種族、膚色的教友聚集在「雲水教堂」,由牧師帶領誦讀《聖經》、聆聽福音、唱誦聖歌,期間也會以非洲鼓或敲擊湯匙等金屬器物伴奏,穿插唱頌與舞蹈餘興節目,甚至還有些教會規定教友要穿「制服」。由於人數眾多,一天要舉行三場,每場百餘人至數百人不等。除了主日外,平時也為附近老人院舉行布道祈福活動。
一七九九年,以約翰菲力普博士為首的倫敦宣教會抵南非,十三年後,在貝瑟爾斯建立傳教站。一八○六年英國人再度占領開普敦,英國國教聖公會開始傳教。同年,循道會衛理公會長老派教會也在開普敦設立教堂,向黑人傳教。
一八四七年,英國聖公會任命羅伯特格雷為開普敦首位神父,建立四個主教轄區,頒布法規。一八五一年在開普敦舉行首屆宗教大會。之後,各國的諸多新教傳教團相繼到南非,如法國巴黎福音傳教團、德國柏林傳教團、美國傳教會、挪威傳教團,這些新教團大多表現出反奴隸制度的人道主義精神。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基督教分立運動和獨立教派運動興起,推動基督教非洲化。由於大批黑人接受基督教,各宗派的黑人神職人員,逐漸建立由非洲人自主、自治的基督教會或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