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二代健保上路,試辦「藥品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藥費成長超出五十六點七億元,健保署決定五月及七月分批調整藥價,品項多達一萬零九百四十七項。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表示,今年公告的藥價調整中,以慢性病常用藥居多,例如去年十大健保用藥排行榜第一位的B肝用藥「貝樂克」,一顆從一百六十五元調降到一百六十一元。
知名的降血壓藥「脈優」,單價由八點八元調為七點九元,降幅達百分之十;降血栓的「保栓通」,單價由五十四元降為五十一元,降幅百分之六;血脂藥「立普妥」單價由二十四點七元降為二十二元,調幅達百分之十一。
以脈優來說,雖然一顆僅調降零點九元,但因用藥數量龐大,去年銷售金額高達十五億多元,調降藥費後一年可降低健保藥費一億五千萬元。
健保署表示,這次也針對專利期已超過十五年的老藥,不分原廠藥、學名藥,只要是「同成分、同規格及同品質」的藥品,如果價差過大,也透過藥價調整方式拉平,因此這次也有三千三百六十三項藥品調升。
外界擔心學名藥因有較大的議價空間,會引發醫院換藥潮。施如亮表示,這些老藥都已經治療多年、安全性高,依三同政策調整藥價將如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