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清朝名將,曾於康熙、雍正年間率軍平定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叛亂,加強了清朝對西北邊疆的統治,受封為撫遠大將軍。後來,他居功驕橫,濫殺無辜,又因熟悉雍正帝爭位內情,終於在雍正三年年底(西元一七二六年初)遭劾下獄,旋即被責令自殺。不過他帶兵打仗,倒也確實有兩下子。
年羹堯遠征青海時,一天紮營後忽然傳下將令:「明天進兵,每人必須攜帶木板一片,乾草一束。」合營將士都不知是何緣故,可是誰也不敢違抗軍令,都準備停當。
第二天行軍途中,卻遇到了「塌子溝」,無法前進。所謂「塌子溝」,都是些淤泥深坑,人馬一踏上去就會陷沒坑中。年羹堯便令各人將所帶乾草投入溝中,再在上面鋪上木板,大軍便順利地通過了。敵軍正憑藉「塌子溝」天險,鬆懈麻痹,不料清軍驟然而至,頓時潰不成軍,遂被破了巢穴。
進軍西藏的那一年,某夜三更,忽然從西面刮來一陣大風,一會兒卻又寂然無聲了。年羹堯急忙喚來一名參將,命他率領三百名精銳騎兵,往西南密林中搜索賊人。參將遵令而往,果然於密林中發現了一股伏兵,就將他們全部殲滅了。
有人稱讚年羹堯料敵如神,年羹堯道:「風起瞬間,這不是真正的風,而是飛鳥振動翅膀的聲音啊。半夜三更時飛鳥齊出,必然是受了驚嚇。此去西南十里處有一片密林,宿鳥必多,一定是賊人前來埋伏,才驚動了飛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