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

陳怡安(怡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2014.03.27
2194觀看次
字級

趨勢學者、社會觀察家從上個世紀的後二十年開始,著書立說,指示世人「地球村」的形成是必然,多元化的社會存在是性格,地球是平面的,組織體包括政府機構和企業機構,當走扁平化的創新設計等等。林林總總的提醒,對各層領域的領導人物在勾勒組織與發展上,不無調整視野的作用。

史學家余英時教授更一語說破,利得(Aquisitiveness)是這個時代的主流。為了得大利,爭資源、爭市場、爭權益、爭民心、爭選票。爭取是利得的激烈手段,連學校團體也不落人後地出列在爭利的匯流中。其實,「交相利」豈是此時代的專利?它原是人類生存的實存現象,儘管此現象存在的同時也明顯地暴露爭利後的「悲慘」世界。得利並不等於安和樂利,得不到利倒多積怨累恨。大思想家孟軻苦口婆心雄辯滔滔諍勸貪圖利益的梁惠王,為什麼只想爭利呢?何不想想可容、可激大利的義呢?然而,任何利得滿懷的人怎能意會得到義的價值?

二千四百多年前的他,在那國與國征戰不休、民不聊生的苦悶時代,竟能揭櫫「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浩然正氣,它是這一切領導心靈的核心,不論何時何地何種組織,「尊重生命」就是領導的終極關懷。人民雖愚而神也。

更早於孟子,老子從宇宙生成的原動力和合著生命存在的本原價值,而有《道德經》之作之傳。相對於此利得的時代,他執爭的另一端來看領導的究竟義——「不爭」。他通透地點出,因無所爭,故無人與之爭。如水利萬物而不爭。在爭利並求功顯名被視為當然的流行中,他為而不恃、功成弗居,他用虛、靜、篤來沉澱浮華的無止盡追求。

我們當自省自問:權力與生命孰重?政權與人民孰重?財富與生命價值孰重?老子二十九章有如是清新剔透的哲思——「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他把宇宙天下個人生命皆看成「神器」而敬待之。神聖的存在豈能由我操控擺布?但人卻愚昧無知要與天比高、與神比能。整個人類的大歷史,或個別民族國家的歷史,不都一再地顯現「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事實?

就領導或管理的現象來看,誠如文豪托爾斯泰的人性觀察——「人都想改變全世界,就是不想改變自己。」蘊含之一,仍是想控制周遭、試圖改變他人,而後果總是滑落到敗之、失之的境地。人性的本然秉賦薰習原就多元,人的悖謬常見於把不同的事實,貶化為隔離或排斥的價值批判,於是本是蘊育並生的豐厚,被偏見偏頗所區隔所輕視,加重了以自己為中心和重心的幻像,失落了本當回歸的對一切存在、對個別不同生命的尊重。其自然的後果,當然是相互間的隔閡、隔絕和冷漠的相待。

老子從生命的根元處,清明敬篤地肯定,所有的生命存在,雖生性不同,都得接納、尊重。人的秉賦,有的積極、有的消極、有的能在前引領、有的安於追隨、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冷漠含蓄、有的剛毅好強、有的退縮離群,但人的生命正是含神器的本質啊!

因此,通透的領導人,如海之納百川,萬物無不皆備,無為而令一切各得其所。唯一的修為,便是去甚,去奢,去泰。而甚,奢,泰的具體修練,便是不間斷的自覺與反思,以和合於天地、自然民心的當下啟示。權,當然是神器,不可昧而奪取,取而為之,執以自利之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