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謠傳多到爆專家來解惑 杜憲昌、林汝娟 |2014.03.27 語音朗讀 34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彭漣漪遠見雜誌副總編輯 圖/記者邱麗玥林祖嘉陸委會副主委 圖/記者邱麗玥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杜憲昌、林汝娟整理 因為太陽花學運,有很多人開始關心「兩岸服貿協議」,然而不論是在網路、媒體裡,反對與贊成的兩方,依然各說各話無法交集。許多人看完後仍不解,到底服貿是益處多還是衝擊大?對台灣來說,服貿協議是洪水猛獸或救命仙丹﹖台灣如果不簽服貿,經濟發展真的會停滯不前?為什麼看到的資訊裡,有那麼多矛盾的內容?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服貿,《人間福報》、人間衛視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合作,特別規畫「服貿要不要」專題論壇,邀請產官學界人士對談,《人間福報》連續四天全版刊登精采內容,盼能釐清社會大眾疑慮,讓台灣邁向繁榮發展。 1.簽服貿,就等於開放移民? 盛:這段時間大家常會聽到「服貿」這兩個字,很多人也真的不清楚服貿的具體內容,但事實上這個議題已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現在民眾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擔心服貿簽了之後就等於打開了投資、移民的大門,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是這樣嗎? 林:我要先說明,服貿只是開放某些產業,而產業開放後人員過來的相關規定,在服貿當中完全沒有觸及,至於少數企業主和高階主管可以過來,這還是在二○○九年開放大陸來台投資時所做的規定,因此並沒有開放任何大陸勞工可以來台。舉例來說,大陸企業主如果來台投資美容美髮業,老板當然可以過來,但設計師和洗頭髮小妹等基層的工人或技術工人,就必須聘請台灣人。 而從二○○九年到去年五月的統計,大陸來台投資共有三百九十八個案件,投資總金額約七億美元。在這些投資案中,有四百多個企業主來台,但真正長期居住在台灣的高階經理或主管則只有二百一十六人。重點是,這四百家新成立的企業,就增加了六千七百七十一個工作機會。因此開放大陸企業來台投資,讓少數企業者和主管來台新設公司,能夠換得台灣人更多的工作機會,這就是我們的期望。 這還只是新成立的公司,如果加上入股投資或者擴大經營的公司,又會增加更多的工作機會,但這部分比較不容易統計。 2.訊息這麼多,哪個才是真的? 盛:請問彭副總編,你在第一線採訪,這次也有機會到立法院和學生接觸,你觀察到學生對於服貿的態度和看法是怎麼樣?現在網路上的訊息這麼多,有時候政府告訴我們的和網路上的訊息甚至是完全相反,到底應該如何判斷真偽? 彭:這些學生想法都很單純,對於服貿,他們其實比較不能接受的是黑箱作業問題。而關於自己的部分,他們比較關心和有疑慮的,是生活、工作會受到什麼影響。那我只能告訴他們,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這是我們以後一定要面對的問題,所以要把自己放在國際上來看,未來不是只要和大陸年輕人競爭,競爭的對手也可能是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或是南韓人,所以更必須充實自己在國際上的競爭實力。 至於訊息方面,我是做了一個關於區域經濟整合的報導,碰觸之後才有比較多的了解。我的判斷原則是,如果是一些內容看起來比較好笑、簡單、誇張的,都是某一立場發出來的,通常正確性比較低,而看起來嚴肅、認真、以沈重心情表達的,則大多是政府的宣導,正確性也比較高。 3.三十分鐘懶人包,搞懂服貿? 盛:彭副總編的說法,似乎也表示了宣傳和訊息的正確性之間是有落差的,網路上一些簡單的圖片和文字說明,就可以把它所要傳達的訊息,讓許多人接收得到。那麼政府在對民眾宣導的過程中,對於網路上錯誤的資訊應該要如何澄清呢? 林:這一點我們也覺得滿遺憾的!服貿本來就是很專業的東西,大家應該靜下心來仔細看看裡面的內容,但現在很多人在網路上看了三十分鐘的懶人包,就衝出到立法院去靜坐好幾天。我真的很希望他們在立法院有時間的話,可以仔細看看我們的內容,完全了解之後,再決定要不要支持。 舉例來說,台灣的企業如果可以在大陸建立電子商務,這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和個人賣家,一下子就多了十三億人口的市場,當然很有幫助。而現在大陸因為政治、意識形態等因素,把我們的網路遮住,但我們的網路是完全開放的,一年多前大陸淘寶網就已經進來台灣了,一年賺了我們好幾百億。現在我們和大陸協商,企業到福建設電子商務的股份可以拿到百分之五十五,如果台灣的電子商務到廈門設點,那麼中小企業、個人賣家只要掛到廈門的PChome,就不再只是二千三百萬人看到,而是多了十三億的消費人口,市場又更為加大。 4.陸低價傾銷,會弄垮台企業? 盛:可是有些人也會擔心,面對淘寶網這麼大的成本、管銷,我們的電子商務可能會被吃掉,甚至害怕他們會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把我們的企業搞垮,然後獨占市場。 林:事實上,淘寶網現在每天寄送到台灣的商品貨物就有一萬多件。如果我們的企業可以在大陸設電子商務,那麼包括一些想要在網路上開創事業的中小企業和個人賣家,就會有一個極大的市場,尤其我們的商品品質也比較優良,相對更不用害怕競爭。 5.支持服貿,我以後會失業? 盛:但是有些中小企業就已經滿於現狀,更擔心面對大陸這麼大的競爭對手,開放了可能會被打垮,因此覺得那我何必要支持服貿,而讓自己承擔這麼大的風險。這一點,兩位怎麼看? 林:全球化的過程,遭遇競爭是很正常的,現在全世界都在講開放、降稅的問題,就算我們不走出去,還是會面臨到競爭的壓力。即使我們的商品不賣給大陸,要賣到菲律賓,但別人免關稅,我們卻要五趴的關稅,還是會削弱我們商品的競爭力,所以競爭是絕對免不了的。而有競爭力的廠商,就會想要有更大的市場,所以政府更要協助有競爭力的廠商。 至於弱勢的業者,面對大陸企業進來所帶來的競爭,政府也都有配套措施。以美容美髮業為例,假設現在有一家美容院面對大陸業者的競爭,也想把自己的店弄得更美、更大,那他就可以向工業局申請低利貸款,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其實我們早就有這樣的資源和企業振興方案,政府已經編列了九百八十二億元的預算要來因應自由化,協助、輔導力爭上游的企業。 彭:台灣在加入WTO的時候,就已經歷過一次服務業大開放,當時7-11、麥當勞、星巴克這些大型企業進來之後,柑仔店就倒了。但我都問學生,大家希望回到麥當勞來之前的日子嗎?還是應該要勇於面對競爭,讓一些比較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就轉作其他發展。 舉例來說,一家經營五十年的蚵仔麵線,會害怕大陸的食品業者進來嗎?所以只要產品有獨特秘方,有特色,其實根本就不必害怕。 6.資金、人才去大陸,掏空台灣? 盛:副主委提到,有些企業其實在服貿尚未簽訂之前就已經到大陸發展了,而且發展還不錯。既然想去的沒有簽也可以去,那為何還要簽?另外,這些企業賺的錢會回台灣嗎?會不會人才、資金也這樣跟著都出去了? 林:台灣服務業的品質領先大陸太多,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以美容美髮為例,台灣有小林、曼都這些大型連鎖店,但是大陸找不到有自己品牌的連鎖店,所以我們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而且不是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我們一定要有面對競爭的勇氣。 另外,雖然有很多企業是沒有簽就過去了,但還有其他產業沒有過去,比如證券業,大陸規定所有外商到大陸投資只能合資百分之四十九,而服貿已經讓利到百分之五十一,雖然只給三張證,但未來證券業就有機會過去發展。另外像電子商務也拉到百分之五十五,市場整個做大。且服務業和製造業不同,即使市場開放,服務業也不會被掏空,像鼎泰豐到大陸,台灣的生意也是繼續做,因此並不會有被掏空的問題。 7.以後隱私被看光、言論沒自由? 盛:另外網路上也有提到一些問題,包括在簽署服貿之後台灣的醫療資源會被掏空,隱私被看光光,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可能會受影響,出版業爭取不到國際版權,會被邊緣化,以及擔心大陸黑心食品會流入台灣,副主委怎麼看這些問題? 林:先澄清一點,服貿從頭到尾沒有開放出版業,開放的是印刷業,而且政府在二○○九年開放陸資之後,對於陸資來台就有很多的管控,包括只能入股現有的印刷廠,股份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且不能有實質的控制權。 電信業方面也只開放第二類附加價值,例如電話秘書,而金額也很少,只有二、三億元。 同時NCC也有規定,大陸的企業主和高階主管不能進到電信機房,所以並不會有隱私權外洩的問題。 (系列一) 人間衛視 「服貿要不要」論壇 播出時間: 首播 3/26-3/30 18:00-19:00 重播 3/27-3/31 00:00-01:00、 11:00-12:00 前一篇文章 服貿撕裂社會 工商界提建言 下一篇文章 服貿簽不簽?結果大不同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陶冶學子品格 培養正確人生觀人間福報 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碧潭水舞 水火同源遊北海岸 賞百合花蓮池潭樹景 期間限定屏東旅遊嘉年華 陸海空大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