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風情】自信著眼未來的阿布達比

耿婕容 |2014.03.21
1482觀看次
字級
阿布達比的學童從小即被嚴格教導「尊重」老師及長輩等禮貌教育。圖/耿婕容
中東婦女戴頭巾、長袍傳統服飾。圖/耿婕容
民俗文物村裡有特色文物展出。圖/耿婕容
阿布達比的市容建設有規畫呈現文化特色。圖/耿婕容

若想要一覽尚未發現石油前阿拉伯社區的日常生活模式,來到民俗文化村即可知曉。文化村內保留許多房舍和小型博物館。

探訪當天,恰巧遇到天真無邪的校外教學的學生們,男女分開各自井然有序地排成一列,帶領的老師告訴我:他們從小即被要求學習「尊重」,不僅是對老師,對一般遇到的長者皆需表示尊重,在家裡則要對父親遵從,因此小朋友們常掛在嘴邊的是「Yes,Papa!」。

雖然阿布達比不若杜拜有那般競逐話題及規模,但不代表著沒有展現實力與企圖心;號稱全世界最奢華飯店的酋長皇宮飯店,斥資超過幾十億美金,打造金碧輝煌的奢華,只能以「鑲金的度假殿堂」來形容其令人瞠目之一二;但走在聯合廣場上,我看到了象徵阿拉伯世界文化的六大指標雕像:大砲、城堡、咖啡壺、香水瓶、香薰鼎和食物罩,不難窺出阿拉伯社會生活的點滴,也顯現阿布達比在市容建設的規畫上,還是相當重視傳統的文化。

阿布達比是真正的石油國家,但也正在往其未來願景目標邁出,豐沛的財富會不會讓其創造出比杜拜還傳奇的國度?就讓每一位造訪的旅者仔細端詳吧!

除了乾淨,還是乾淨。整個酋長國內沒有街頭遊民,沒有乞丐,治安良好,如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他的酋長國一樣,政府不收稅,只要想工作,政府一定給予機會,失業率幾乎等於零;政府分配房子給人民住,政府的福利足以讓人民衣食無憂。

在這段的旅程中,我不時可以看到「與天爭地」的氣魄,他們耗費鉅資向荷蘭購買土取代沙漠的沙,再種上由荷蘭購買的綠草和花卉,不惜成本的美化市容,改善居住環境。馬路的分隔島,綠意盎然,百花齊放,很難想像這是個建立在沙漠上的城市。

我對中東的神祕好奇,實在有一部分來自中東女子給人的印象:戴黑頭紗、身著長度及地的黑色長袍,更有甚者,頭紗將整張臉遮蓋。

我的目光不自覺地停留在街道上不斷穿梭的中東女子身上,跟隨她們的腳步拐入巷弄,只想一探她們黑紗底下的祕密,完全忘記自己一個單身女子在中東街道上是否安全──其實在一般生活上,只要遵守當地衣容基本要求,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女性的尊重,比如當我從機場乘坐計程車時,發現可以選擇女性駕駛,讓女性能倍感安全貼心。

記得在電影《慾望城市2》酋長自豪的說:「杜拜已經是過去,阿布達比才是未來!」(Dubai is over.AbuDhabi is the future.),自信狂妄的氣勢,不禁讓人為之一顫!

但是事實似乎也離此話相去不多,整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石油儲藏量,阿布達比酋長國就占了90%以上,現在杜拜已經必須靠著不斷創造話題來穩固世界之尖的地位,而阿布達比還可老神在在,靠著還相當充沛的石油黑金,一步一步籌畫著未來發展。

也因為不虞匱乏的財富,曾經是塊黃沙滾滾不毛之地,現在卻能有「阿拉伯的曼哈頓」之美譽;超現代的玻璃摩天大樓、美侖美奐的高樓大廈比鄰而立,讓身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的阿布達比,有著與身分地位足以匹配的都市面貌──眾人盛讚這是「人定勝天」,但若不是充沛財富作為後盾,恐怕也很難吧!

走在阿布達比的街道上,給人的第一印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