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考古部門日前在南京老城南的門西地區,發現一座古建築遺址,並出土唐三彩碎片,面積超過三千平方公尺。雖然僅有地基構建尚存,但多進、多間的布局清晰,「體量之大,規格之高,非常罕見」。有專家指稱,此處或許就是李白詩中的「鳳凰台」。
《揚子晚報》報導,專家研判這個遺跡來自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由於出土文物有限,尚不能斷定具體身分。不過,這座古建築遺址的方位和時代,與鳳凰台瓦官寺這樣的建築切合度較高,因此業內有觀點認為,遺跡可能將是「足以震驚全國的重大發現」。
報導指出,有觀點認為,這處遺跡可能就是鳳凰台。第一個理由是年代吻合,鳳凰台相傳是南朝宋元嘉年間所建,出土唐三彩,起碼應是唐代建築,這和遺址在年代上較為吻合。
再來,遺址位置和史料中鳳凰台一樣。報導指出,李白當年賦此詩,是為與崔顥的《登黃鶴樓》一爭高下,所以照搬其韻律句法,但金陵鳳凰台如今難覓其蹤。清人所著《江南通志》中,「鳳凰台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江寧即南京,城內之西南隅,就是明城牆內的西南一角,也就是今天的門西。此外,這座遺址緊挨著的花露崗,曾經的名字就是鳳凰山,而且周圍,有很多地名帶有「鳳」字,如來鳳街、鳳游寺等。
除了鳳凰台的說法,還有觀點認為,遺址可能是南京最古老寺廟之一的瓦官寺,也是因地點都在城市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