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逵手稿複製是採用「博物館」級的規 格,相當逼真。 圖/吳淑玲
【本報台南訊】歷時半年,國立台灣文學館以「博物館級」規格,完成楊逵手稿複刻作品六十五件共四百頁,複製品幾乎和真跡一模一樣,昨天在楊逵逝世二十九周年紀念日,送回新化區楊逵文學紀念館。複刻手稿預定十五日展出。
「跟真的一模一樣!」楊建夫婦昨天從台中趕來參加捐贈典禮,看到四百頁的複製品,一度以為是真跡,拿起來不斷端詳,讚嘆「跟真的一樣」。
台文館專業文物修護人員表示,這批複製文物是以一比一的比例複製,取無酸紙擬真複製,材質、顏色,甚至毀損處也完全仿製,難辨真偽。
楊建表示,楊逵手稿文物有兩批,第一批是中研院編輯「楊逵全集」時,提供約二百多篇作品,二千年時中研院將文物直接送給台灣文學館前身「台灣資料館」。
台文館館長翁誌聰說,台文館投入相當多人力與物力,以博物館級規格,完成此批捐贈品的複製,協助家屬與楊逵文學紀念館作長期展示使用。
這些複製手稿包括楊逵「新聞配達夫(後篇)、「鵝媽媽要出嫁」、「三個臭皮匠」等重要作品,以及一九七○年代中期,文友前往東海花園拜訪楊逵時,在留言本上所記錄的留言及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