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香水》中,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巴黎香水師住在「兌換橋」橋上,所謂「橋上」是指:橋上兩側的連棟四層公寓。18世紀當時,塞納河上一座座橋樑,建滿房舍。
《香水》作者徐四金在原著小說中描述兌換橋:「橋上兩側建滿四層樓房,行人通過其間,完全感覺不出是橋樑。」
也許很難想像。但早在12世紀,兌換橋是巴黎最寬的橋,國王路易七世下令珠寶店、金舖、錢莊在該橋交易,橋名因此而得,是貨幣兌換業興起的見證,也首開先例收取過橋費。兌換橋上鬧市歷經五百多年,熱鬧非凡。
石橋在11、12世紀引入歐洲,按當時習俗,橋上或設置教堂、神龕、神像,或設關卡、碉堡,或設商店、住房。橋樑有軍事作用,設關卡、碉堡可以理解;但教堂、商店、住房為何建在橋上?目前找不到相關史料。
現存仍有橋上房舍的橋樑也已不多,義大利威尼斯的雷雅托橋(Ponte di Rialto)、佛羅倫斯的維奇歐橋(Ponte Vecchio)是其中最著名的。
雷雅托橋競圖
米開朗基羅沒入選
雷雅托橋(Ponte di Rialto)始建於13世紀,採木造、掀起式,是當時大運河上唯一的橋樑。木橋曾在1444年傾塌,當時正舉行費拉拉公爵的婚禮,群眾都擠在橋上看熱鬧,木橋不勝負荷而傾塌。
1508年,決定改建大理石橋,經過公開設計競賽,參賽者包括米開朗基羅、帕拉弟奧(Palladio)和聖所維諾(Sansovino)等名建築師,最後冠軍落在安東尼‧達蓬特(Antonio Da Ponte,Ponte即是橋的意思)身上。今天所見的雷雅托橋寬55公尺,高七公尺,橋上因左右兩列商店而分為三部分,橋下兩旁皆有不少餐廳及商店。早期電影《情訂日落橋》,男女主角日落時分互許終身的橋就是這裏。
維奇歐橋是亞諾河上最古老的,也是唯一的「廊橋」,橋面兩側坐落著三層樓房。該橋建於1345年,設計者是文藝復興畫家喬托的弟子哥第,不知為何,橋上淪為鐵匠、屠夫和皮革店的集中地,又髒亂又臭。
瓦沙利走廊
新郎新娘不沾塵土
13到17世紀,麥迪奇家族是佛羅倫斯當權者,在亞諾河兩岸各有宅邸。1565年,科西莫一世為了避開髒臭,也為了慶祝兒子結婚(想像一下,新娘穿白紗走過肉販、開腸破肚的魚…),公爵於是在維奇宮、碧提宮、烏菲茲宮(degli Uffizi,現為博物館)之間興建通道,高架通過維奇歐橋上房屋,延伸到聖菲立奇塔廣場,連接教堂。新郎新娘不沾塵土,就可以完婚。
從此,維奇歐橋下層專供平民通行,上層走廊則掛滿名畫,衣香鬢影。
這就是有名的「瓦沙利走廊」(Corrido Vasariano),長達兩公里,負責設計建造的瓦沙利(Giorgio Vasari)是米開朗基羅的得意門徒。瓦沙利走廊也是逃亡的通道,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這種高架的通道一直是佛羅倫斯建築的特色。
到了1593年,費迪南公爵還是難忍受髒臭,下令鐵匠、屠夫等等都趕走,改由珠寶店及金匠承租橋上「商店街」,橋的氣質從此改觀。十七世紀,商店更加擴展,築在從橋上往外搭起的木造平台上。骨董店、金銀珠寶、工藝店留存至今,仍是觀光客必去的景點
麥迪奇家族出過三位教皇,後來也成為法國皇族一員。但這個家族更值得一書的是,他們大力贊助藝術,為文藝復興付出很多心力,他們留下許多著名建築,其中碧提宮、烏菲茲宮(degli Uffizi,現為博物館)是翡冷翠兩大博物館,典藏許多文藝復興大師的繪畫。
巴黎新橋
首座沒有房舍的橋
巴黎著名的新橋,建於1607,橋上也是鬧市,房屋連棟,1818年改建時才拆除房屋,改名「新橋」,因為它是第一座沒有房舍的橋,是巴黎真正意義上的橋。
新橋深獲巴黎人喜愛,不只因為它典雅的路燈、橋拱,而是沒有了房舍阻擋,可以盡情欣賞賽納河風光。橋上沒有房舍,也使橋樑安全性大為提高。《香水》中達斯汀霍夫曼住的樓房,經常「地震」,最後則完全坍塌,橋樑斷成兩截。
在英國,泰晤士河上最老的倫敦橋不但有房舍,也有教堂。它在975年初建時是木橋,兩世紀後改為石橋,橋上開始興建房舍。19世紀後,倫敦橋逐漸傾頹,加上交通日益繁重,不勝負荷,著名的民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falling down(倫敦大橋要倒了,要倒了,要倒了)就是當時開始流傳的。
中國也有橋上建築。湖南古城芷江的龍津風雨橋,是湘黔古道的重要津渡,始建於1591年(明萬曆19年),橋上建有廊棚,開設商肆,常年貿易。對日抗戰時毀於砲火,1999年重新修復。
延伸閱讀: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http://210.240.193.70/xency/Content.aspID=33493 ●paulandmel_gallery:http://www.paulandmel.com/gallery/florence
●香水電影官方網站:
http://www.perfumemov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