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哲基金會」主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右)與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左),簽訂九年「藏傳佛典漢譯暨翻譯人才培訓計畫」。 圖/記者林洛瀅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為實踐藏傳佛典完整翻譯成漢文的心願,宗薩欽哲仁波切創立的「欽哲基金會」,邀請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等人合作,昨天在法鼓山安和分院簽約,啟動「藏傳佛典漢譯暨翻譯人才培訓計畫」,預計九年完成,完成後,將新增至CBETA電子佛典。
宗薩欽哲仁波切表示,面對便捷快速的時代,佛陀的智慧逐漸產生影響力,有許多從未聽聞佛法的地方,開始有修行者前往弘法;大乘佛教是佛教的重要支柱,並深入扎根中華文化,經過多年思考,深感法鼓山是弘揚大乘佛教的重要團體,因此合作漢譯佛典。
惠敏法師表示,宗薩欽哲仁波切與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皆重視教育、文化,雙方致力佛學領域研究,且經驗豐富;二○一二年雙方初步洽談時,認為透過佛典翻譯,可促進藏傳、漢傳、印度佛教交流。
法鼓佛學院體系設有語言中心,包含印度、漢傳、藏傳三大組別,以及佛學資訊組。
惠敏法師強調,翻譯計畫需要藏文、漢語、梵文、巴利文及佛教背景知識專才,因此邀請擁有藏族背景的法鼓佛學院教授蘇南望傑,擔負主持藏文譯經與人才培訓重任。惠敏法師說,雙方各出資一百五十萬元,第一年展開前導型計畫,等翻譯體系架構成熟之後,再擴大翻譯。
關於這項計畫,蘇南望傑表示,北京中國藏研究中心出版的《中華藏文大藏經》,有四種對勘本,故成為漢譯底本;首先,第一階段先完成《中華藏文大藏經》近一千本缺漢譯佛典,再漢譯般若系列、唯識系列、阿底峽系列。
計畫分三階段,預計九年完成,完成之後,將新增至CBETA電子佛典,也會出版書籍。
蘇南望傑強調,目前普遍流通的藏文漢譯佛典,多由西藏藏傳祖師大德編寫,但佛教源自印度,梵文版的三藏十二部佛典早已失傳,故漢譯《中華藏文大藏經》對於佛典研究,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