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即使過了一百六十一年才更正,仍不嫌晚。《紐約時報》四日刊登一則啟事,更正一八五三年一個新聞人物的拼寫錯誤,當事人正是傳記電影《自由之心》故事主角本尊。
《自由之心》根據索羅門‧諾薩普的真人實事改編,在二日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大放異采,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配角獎。有網友指出紐時當年拼錯諾薩普的姓,紐時隨即刊登更正啟事。
原來,遭綁架並被賣為奴的諾薩普姓是N o r t h u p,紐時當年大篇幅報導其經歷,標題的姓誤植為N o r t h r u p(多一個字母r),導言中的姓也拼錯。
紐時一八五三年一月二十日報導,原本是自由身的非洲裔諾薩普成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忍受十二年奴隸生活後終於重獲自由。諾薩普後來寫下回憶錄《自由之心》,描述這段經歷;英國非洲裔導演史提夫麥昆根據他的回憶錄拍攝同名電影。
《自由之心》入圍奧斯卡獎後,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一名推特用戶從紐時的檔案中找到當年的報導,發現拼寫錯誤。
這不是紐時第一次更正陳年錯誤。紐時一八九八年二月六日頭版印著一四四九九號,隔天應該是一四五○○號,卻印成一五○○○號,一夕多了五百號。紐時直到二○○○年才發現,更正時已經錯了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