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中市的七十七歲老榮民秦瑛,其子失業後學做牛排有成,拿成品到市場試賣時家中失火,秦瑛祖孫四人和同住拜把老友都不幸燒死,這是在失業百般無奈下力圖「自食其力」而發生的家庭慘劇,令人酸鼻。
因失業、負債所傳出的家庭或人倫悲劇,不絕如縷,並有日多情形。近來發生的如台北南港區一家六口先後共五人跳河尋死身亡,是因長期失業與沉重負債;又如高雄市一名想改行又找不到工作的運匠,因錢跟老母爭吵,老母負氣跳樓時拉不住而墜樓,因感到內疚也隨即跳樓,前後五分鐘即失去兩條寶貴生命。
根據主計處日前公布九十四年國內受雇員工動向調查結果指出,去年高達百分之八十一點六的企業沒調高員工薪資,其中因本業景氣差、營利不佳而未調薪的企業,占百分之七十四點二。
又根據萬寶華人力資源公司發布的報告指出,明年第一季台灣僅有百分之二十四的雇主有增加聘僱需求,同季就業展望淨值僅為百分之十五,已連續兩季在亞太地區敬陪末座(就業展望淨值率應高,如台灣今年第一季為二十二,預估明年第一季印度為三十九,新加坡四十四)。
「萬寶華」關於雇主增加聘僱需求意願及就業展望淨值率預估,對照主計處公布的受雇員工動向調查顯示的企業沒錢調薪苦況,台灣明年經濟表現令人憂心,經濟景氣差,連帶找不到安定及固定工作的人,相對就愈多;愈多的人無法溫飽,寢不安席,必將導致社會不安。
影響就業人心的另一現實障礙是,有太多企業設有「限三十五歲以下」的年齡原罪,台灣北中南三個科學園區隨時都在徵作業員,都以三十五歲以下作為門檻。因此,過了三十五歲就得「認命」,須轉行學做牛排、炸雞腿、賣麵、打零工、擺地攤、當運匠,要不就是賣保險、賣靈骨塔等。
有趣的是,十月份單月失業率創下百分之三點九「佳績」,但就實質看,十月份失業人數四十一點三萬人,相較於九月份,不過減少六千人。這六千人若為「認命」族及短期以工代賑人口,屬於就業狀態,但為何一再傳出失業窮苦家庭的不幸事件?為何因失業自戕乃至攜眷尋短身亡事故不斷?
民以食為天,主計處統計指出台灣目前計有七十二萬戶窮家,平均每家每月收入不到五千元,且每年會有百分之七點六的新貧戶加入,最慢每九年貧民總數就會增加一倍,屆時會有多少人餓肚子?多少人失業想不開?多少窮苦家庭奏出悲歌?政府當然不能長期給他們錢,但提供一份收入固定、足以延續生命與家庭生活的工作,絕對是應該的。北山(台北市/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