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右三)認為可透過跑步認識朋友、探索自己與世界。 圖/胡杰提供
【本報台北訊】跑步不只是運動,只要添加故事和想像力,可以帶跑者探索城市與自我,為城市挖掘文創資源。「街頭路跑」創辦者胡杰,把路跑「跑」成台灣文創資源,受邀到上海規畫路跑路線。最近出版新書《玩跑步》,分享他「路跑變文創」的心得。
胡杰原是上班族,每天在家、辦公室「點對點」移動,一不小心胖成八十多公斤。他為了減肥而跑步,卻發現「追求終點、速度的跑步太痛苦!」他跑不到幾公里便因「無聊」放棄,還常因跑太慢被人拋在最後而沮喪不已。
「如果跑步時有人一起聊天、或是邊跑邊有人講故事,多好!」這個「奇想」激發胡杰創辦「街頭路跑」社團,迄今有一千多名團員,每周舉辦街頭路跑。每場限額百人,常一開放報名便「秒殺」。
「街頭路跑」的規定很奇怪。首先,第一次參加的跑者只能一個人參加,但跑步時必須經常保持「與陌生跑者聊天」,否則會被踢出社團。胡杰說,新朋友會帶給你新想法、新靈感,幫助你從新的角度認識自己。
邊跑步還可以邊聊天?「街頭路跑」的第二個規
定更奇怪:跑步速度「只能比烏龜快一點」。胡杰說,跑步不為超越別人,而是發現自己,「慢」跑才能邊跑邊思考。
胡杰每周為「街頭路跑」規畫主題,路線從不重複。他認為跑步「比步行快,比騎車慢」,是探索城市最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