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在網路分享罹病經驗、生活大小事,藉此暫時拋開疾病和治療所帶來的痛苦、焦慮和憂鬱,或從網友、追隨者或病友的共鳴、支持和讚許中,擺脫孤寂,找回生存的力量,從心理角度而言,網路科技提供病人自我療癒的管道。
不過,過度沉浸、依賴網路世界,對生活、人際也帶來衝擊和危機。每個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花許多時間於網絡上的同時,與家人、親友相處的時間可能更少,最應該親近的人,反而成了陌生人。
再者,社群網絡擴展確實讓我們彈指之間能獲取超量的訊息,然而網路資訊氾濫,良莠不齊,太多騙人的廣告夾雜其中,很難辨別真偽。
網路上結識的病友,也難辨其真假,在同病相憐驅使下,對方提供的訊息容易被採信,遇上詐財案例並不少見,擅用網路的病人,不可忽略可能遭遇的風險。而最安全的方式是找一位信賴的醫師,分享、討論網路上或網友提供的資訊。
科技的發達改變我們的思維和習慣,很多人展現自己,未注意保護隱私,隨時拍照、錄音、錄影上傳,輕易將個人生活分享在公共空間,與病人家屬溝通過程,未被告知就被錄音的情況時常發生,多數病人家屬這麼做並無惡意,只是疏忽了尊重和禮貌。
在社群網絡與朋友互動,是現代人很重要的人際溝通模式,癌症末期病人與網友熱烈互動,獲得心理慰藉,本是個人療癒方式的選擇,並無對錯。
沉浸網路世界是否疏忽真實世界?連線、離線得失之間,對於生命盡頭的癌末病人而言,都是個人的取捨選擇,作為旁人的我們,可體貼的便是給予最大的尊重。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