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爸談癌】 網路世界的美麗與哀愁(下)

曹朝榮 |2014.02.28
1168觀看次
字級

 癌症病人在網路分享罹病經驗、生活大小事,藉此暫時拋開疾病和治療所帶來的痛苦、焦慮和憂鬱,或從網友、追隨者或病友的共鳴、支持和讚許中,擺脫孤寂,找回生存的力量,從心理角度而言,網路科技提供病人自我療癒的管道。

 不過,過度沉浸、依賴網路世界,對生活、人際也帶來衝擊和危機。每個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花許多時間於網絡上的同時,與家人、親友相處的時間可能更少,最應該親近的人,反而成了陌生人。

 再者,社群網絡擴展確實讓我們彈指之間能獲取超量的訊息,然而網路資訊氾濫,良莠不齊,太多騙人的廣告夾雜其中,很難辨別真偽。

 網路上結識的病友,也難辨其真假,在同病相憐驅使下,對方提供的訊息容易被採信,遇上詐財案例並不少見,擅用網路的病人,不可忽略可能遭遇的風險。而最安全的方式是找一位信賴的醫師,分享、討論網路上或網友提供的資訊。

 科技的發達改變我們的思維和習慣,很多人展現自己,未注意保護隱私,隨時拍照、錄音、錄影上傳,輕易將個人生活分享在公共空間,與病人家屬溝通過程,未被告知就被錄音的情況時常發生,多數病人家屬這麼做並無惡意,只是疏忽了尊重和禮貌。

 在社群網絡與朋友互動,是現代人很重要的人際溝通模式,癌症末期病人與網友熱烈互動,獲得心理慰藉,本是個人療癒方式的選擇,並無對錯。

 沉浸網路世界是否疏忽真實世界?連線、離線得失之間,對於生命盡頭的癌末病人而言,都是個人的取捨選擇,作為旁人的我們,可體貼的便是給予最大的尊重。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