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燈照珊瑚螢光更增艷

 |2014.02.28
4550觀看次
字級
 郭富雯用混合光燈具照射草皮珊瑚約一周,牠的基部釋出粉紅色螢光,上部呈鮮綠螢光。  圖/郭富雯提供
郭富雯用混合光燈具照射草皮珊瑚約一周,牠的基部釋出粉紅色螢光,上部呈鮮綠螢光。  圖/郭富雯提供

 【本報屏東訊】其實珊瑚具有亮眼的螢光,但很少人親眼見過,國立海生館助理研究員郭富雯實驗發現,經過混合光燈具照射的珊瑚,能激發出珊瑚體表的螢光,用模擬自然情境的「增艷」方法,就能讓瑚瑚更耀眼奪目。

 郭富雯指出,大部分的珊瑚都有螢光,是利用體內螢光蛋白來吸收高能量且有害的紫外線及過強光照,再以低能量的螢光釋放出來,這個發光機制是珊瑚保護自己的「防曬機制」;影響珊瑚螢光的強弱及呈色,與光線的強弱、光譜波長、不同珊瑚物種所含的共生藻品系和體表組織成分有關。

 「潛水客下海看到繽紛多彩的珊瑚,但不一定會看到珊瑚的亮眼螢光,因為只有在弱光或無光環境,要用偏藍光的燈源,才能使珊瑚螢光顯現出來。」郭富雯表示,珊瑚散發螢光是蛋白質,最常見的是綠色螢光蛋白,另有紅色、橙色、黃色,同一種珊瑚甚至有三至四種色系的螢光。

 海生館早年飼育人工養殖型珊瑚,模擬日照的光源,選擇高功率的複金屬鹵素燈,近年來換用技術進步且普及化的LED燈具,每天照射十二小時。郭富雯長期觀察人工培育珊瑚發現,若使用特定偏藍色系的波長,更能激發珊瑚體表的螢光呈色,「簡單的照射動作,就能為珊瑚自然『增艷』」。

 以笠珊瑚為例,郭富雯嘗試不同種光譜波段,選用波長450n m藍光和波長395n m紫光的混合光源,再配合黃色濾鏡濾除能量過強的紫光,採用綠色色階為訊號,紀錄笠珊瑚外表綠色螢光的強弱變化,實驗顯示,經過混合光燈具照射過的珊瑚,螢光顯色更為亮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