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關懷生命協會、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動督會)等動物保護團體,昨天揭露去年各縣市動物收容所績效與排行榜,台中市、屏東縣平均一年安樂死五千隻流浪狗,且認養率低,在五都組跟地方縣市組殿底,向監察委員陳情動保行政違法失職。
動督會統計去年各縣市收容所收容數量,發現台北市收容所做得最好,認領養三千九百六十四隻(認領養率百分之六十五),所內死亡及安樂死隻數是一千五百一十九隻,死亡率百分之二十五,其次是新北市、高雄市。動保團體呼籲,收容所應以「零死亡」為終極目標,政府編列動物保護預算時,應一併考量建構認養機制及從源頭管制方法,而非將經費花在捕犬及興建收容所。
面對動保團體的指責,中市動保處、屏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昨天都提出反駁。「因為數字透明化、不造假,卻招致撻伐,有失公允」,中市動保處長余建中指出,台中市捕捉流浪犬的原則,是民眾檢舉、具傳染病、凶惡的才處理,每年安樂死的頭數均保持在五千隻以下,且犬隻安樂死都經過二名獸醫師評估後,委託動保團體執行安樂死。
「鄉下農民大多有養狗,但狗隻都亂跑,加上農產期結束,民眾也會放出狗隻,造成縣內流浪狗數目多,且民眾領養率偏低,才造成今日窘境。」家畜防治所所長徐榮彬表示,未來將放寬認養條件,從一戶可認養二隻流浪犬,將放寬到沒有上限。屏科大流浪犬收容中心表示,十二天的安樂死期限是法律規定,該中心也致力推廣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