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冷就熱 大學教育銅臭勝素養

蔡仁榮(高雄市/教師) |2006.12.21
337觀看次
字級

高教評鑑中心宣布自九十六學年度起進行的大學評鑑,畢業生就業情況將納入評鑑參考,筆者不知這項政策是否經過縝密規畫,抑或是純粹滿足降低失業率的政治目的,但可預見資源閒置、人才浪費恐無法避免。

畢業生就業率列入評鑑,可想見各大學教育內容勢必「努力」與就業市場接軌,亦即將縮減冷門科系招生人數,擴招職場熱門科系,否則就無法「分一杯羹」(大學補助款)。

但是經濟有榮枯,愈是與就業市場聯結緊密的科系,受經濟環境的影響愈大,一味「短視近利」的迎合就業市場需求,長此以往,甭說「人文素養」將不敵「銅臭味」,即便是熱門科系畢業生亦會因供過於求而褪了光彩,未來極可能製造出更多學非所用的失業者,導致人力資源的誤置與浪費,焉能小覷?

況且,主管單位每每以「自主性」形塑大學教育的價值,但眼前的作法反助長大學教育必須「為五斗米折腰」,豈不是自相矛盾?

事實上,提升就業率以降低失業率,主政者著墨不少,但總是如「瞎子摸象」,摸到部分便以為找到「巧門」。

殊不知,若核心「罩門」不破,如對投資環境惡化、執政能力匱乏,乃至意識形態作祟等問題視而不見,老是天真的以為只要掌握經費補助這把「尚方寶劍」,便能無往不利,這般見樹不見林的偏狹思維不改,反急於「搞創意、推新策」,將會落入治絲益棼的窘境。

大學教育是學術研究的先修班,不該淪為職業代訓場,主事者若無專精的評估,及統整的規畫,就請謹守「沉默是金」的鐵則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