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摩詰經》談幸福安樂之道」論壇由覺屏法師(右起)主持,慧僧法師、妙蓮法師、覺培法師與談,發人深省。圖/人間社記者葉荷
【人間社記者自潼、葉荷桃園報導】人間佛教讀書會為使會員深入人間佛教思想,持續去年巡迴全台灣的熱潮,今年再次以「人間佛教經證」作為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系列主題,首場日前在桃園縣寶塔寺開跑,研討「從《維摩詰經》談幸福安樂之道」,超過四百人參與,受持「不二法門」智慧。
唯心淨土須正向轉念
寶塔寺住持慧僧法師表示,身處高曠山林,與平地氣溫落差大,在此同時,眾人紛紛戴上漂亮的帽子,正好呼應主題;面對情境,看自己的心念。人間佛教讀書會滿穆法師表示,研討會意涵,是以人間佛教為核心主軸。
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則導讀《維摩詰經》;由第一佛國品至第十四囑累品,以生動事例說明「唯心淨土」,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強調「正向轉念」的重要。
覺培法師細述文殊問疾與維摩長者對答,更以參加佛光山水陸法會公案,對應長者與舍利弗的「仁者為法來耶?為床座耶?」之疑。
覺培法師強調,不要害怕煩惱,要懂漸次修行,體悟「煩惱即菩提」。
覺培法師表示,維摩居士「智度菩薩母,方便及以為父,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也常開示佛法生活化,夫妻兒女是互為恩人;闡揚香積佛國品中的「以布施攝貧窮」、「以智慧攝愚痴」等十事善法,慶幸佛光人在佛光山、佛光會擁有可貴的人間佛教菩薩道修持。
病苦無常啟發念佛心
國際佛光會檀教師鍾茂松以詼諧口吻,介紹《星雲禪話》等套書,鍾茂松表示,選擇好書,能給我們養心法語的酵素。
「從《維摩詰經》談幸福安樂之道」論壇則由青年總團副執行長覺屏法師主持,慧僧法師以「還債與還願」的消極、積極面看待人生態度,以及禪師要弟子購買鳳梨的公案,談及如何轉煩惱為菩提。
《維摩詰經》以維摩示疾為緣起,新北市金光明寺住持妙蓮法師表示,如果懂得觀照,生病其實是一種福報,因病苦讓我們體驗苦樂無常,在病中調伏自己,啟發念佛心,會更珍惜健康,並長養柔軟心;由病直探心源,直到成就醫王。
導讀好書推終身學習
而「不二法門」是什麼?覺培法師表示,佛教教導人們看清生命實相。覺培法師說,《維摩詰經》要旨在於佛性平等、僧信平等,與所有愛書人共勉「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
「好書導讀」壓軸,由滿穆法師主持,推廣終身學習精神。檀講師蘇福廣以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推薦書中教導的「現世富足、出世安樂」,以建構成功人生祕訣。
台中科博館的佛光會苗三分會會長邱光亮引述《星雲大師談幸福》一書的金玉良言「幸福也許並不一定要享受,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是一種心境。」
佛光會青年團善財講師林俊智則發表閱讀《人間萬事》套書的感想;凡事都要先從內在做改變,了解每一件事的前因後果、時空背景,看到的外在才會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