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陳立偉是隔代教養的孩子,兩歲時父親意外身亡,母親為生計帶著兄姊到台中打工,他留在鄉下,由祖父母帶大。「童年的玩具,都是阿公教我做的。」陳立偉說,從小就羨慕別的小孩有玩具,但阿公沒錢,他不敢開口要,怕阿公傷心。
陳立偉發展遲緩,但阿公沒有放棄他;童年沒玩伴,他在家門前曬穀場塗鴉,上小學就會畫漫畫,阿公看好他的繪畫天分。
七年前,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開美術班,阿公騎腳踏車載他去學畫,不辭辛苦。「阮孫以後要靠畫筆吃飯。」陳立偉沒讓阿公失望,多次參賽得獎,去年考上竹山高中廣告設計科,揮灑他的繪畫天分。
「新年最大的心願是有床新棉被。」犯保協會年終聚餐,陳立偉在許願樹上寫下願望,社工員看了心酸,「天這麼冷,還有人缺棉被」;十幾年來,他和阿公蓋同床棉被,硬如木板。
去年冬天,阿公口腔癌北上榮總化療,他想為阿公籌措醫藥費,放學先劈柴燒水、準備晚餐,把阿嬤照顧好;假日還要下田耕作,只能利用深夜作畫,他說「想到畫可賣錢就不累。」犯保協會全國總會執行長游明仁得知陳立偉困境,為他找買主,三幅畫賣三萬元。
時代變遷,隔代教養愈來愈普遍,陳立偉小小年紀就體會祖父母的辛勞,祖孫情讓人感動,只要肯努力,一定會出頭天,陳立偉加油! (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