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仍是金融業寒冷的一年,除了多家銀行或金融機構遭同行購併,員工勞動條件變差,甚至飯碗不保外,繼前幾年隕落的高雄企銀後,金管會在上周五,突然宣布由中央存保公司全面接管老字號的台東企銀,並立即展開包括了結現務、收取債權及清償債務等「清算」動作。
但就在十九日東企列入管理股票的前一個交易日,股價不但沒無量跌停,反而盤中買盤不絕,一度拉上漲停,吸引許多有心搶短的投資人購買,詭異和不合常理的走勢,引起中央存保公司和證期會注意,準備撤銷東企的繼續交易機制,希望藉此「保護投資人」。
問題是,自從東企營運狀況亮起紅燈,淨值成為負數,金管會預警如果東企無法在規定期限內籌募到增資現金,以改善資本結構,就得面臨下市處分時,東企股價就有如坐雲霄飛車,忽而漲停、忽而跌停,但主管機關完全不聞問;現在宣布接管,才在最後一刻要撤銷東企交易機制,讓不明就裡已買進的投資人,一夕之間持有的東企股票恐成壁紙,且股東權益「歸零」,難道這是「保護投資人」?
台灣股市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上市或上櫃公司資訊取得不平等、不透明,每天都有人利用內線消息操弄股價,但真正被依違反證交法定罪的卻微乎其微,難怪股市永遠存有內線交易陰影,和股市禿鷹魔爪,讓一般投資大眾成為公司派和大戶、金主,甚至外資聯手砍殺對象,證券主管機關絕對難辭其咎。
當電視出現股市名嘴吹噓某股票「連飆十支漲停板」,全市場都知道,卻只有證期會官員不知道,這就好比聲色場所開在派出所對面,路人皆知,唯獨警方渾然不覺一樣可笑。
東企能否繼續交易,和筆者沒有關係,但暴露的台灣股市弊端,及所代表的不公平交易,卻是影響所有投資人權益的大事,希望證期會官員能有擔當,好好正視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