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也有人說:「生命的豐富,在於有多餘的可以分享給需要的人。」當我們手心向下去分享、去助人的同時,我們感受到的快樂,不但滿足了別人的需要,自己的生命也因此更豐富。住在鹿港鎮洋厝里的黃玉枝阿媽,為了幫助年紀比她大的獨居阿媽郭嚴,讓她能出入方便,而把住了六十年的十坪房間拆除,作為拓寬巷道用途,她的義行感動鄰居,鄰居們也紛紛將占據巷道的舊房、倉庫拆除,讓兩米的小巷拓寬,美化成公園綠地。這條「愛心巷」可說是最佳社會公益教育範例。玉枝阿媽的善行,讓我想到名列「富比世」善心榜的陳樹菊阿媽。在台東市賣菜的陳樹菊阿媽,賺的是蠅頭小利,行善卻毫不吝嗇,三十年來捐款近千萬元。兩位阿媽都不是身分地位顯赫的大企業家或家喻戶曉的「成功人士」,她們能贏得人們敬重與佩服的原因,在於她們無私寬大的心胸氣度與慷慨分享的態度。
終身義工孫越有句名言:「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麥爾修也說:「所有的東西經分享後,就更為壯大。」分享不僅可以建立人際關係,也是整合力量的最大元素,生命的活水在分享中湧出,透過分享,人的發展也會更平衡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