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天后宮的元宵乞米龜活動,傳承已二十多年」。 圖/吳淑玲
【本報台南訊】山上區天后宮主委陳炎輝沿續「元宵乞米龜」活動,這是當地傳承二十多年的在地民俗,讓信徒以登記「大米龜」方式,民眾吃了保平安;今天農曆正月十二日開光,十八日「放生」,由信徒帶回家吃平安。
陳炎輝說,每年農曆過年前廟方會舉辦「尾牙」,以流水席方式宴請信徒、眷屬及親友,同時宣布「大米龜」開放登記,今年共登記近五百包、每包五公斤,組合「大米龜」;登記信眾愈多「米龜」就愈大。
廟內則在農曆元月十四日晚上十一時開始,舉辦「乞龜餅」活動,這也是每年元宵節的重頭戲,主祀神明有玉二聖母、大媽、二媽、三媽、玄天上帝、四媽、五媽等,都有不同大小的土豆龜、肉干龜、魷魚絲龜等,由信徒擲筊後請回家。
擲筊競爭最激烈的是「大媽」的麵粉酥龜,重達一百七十公斤,必須比聖筊最多者才能請回家,通常到隔天元宵節凌晨二、三時才能擲出結果。往年「乞金牌」因金價飆漲,近年來改成乞「發財金」,每份六百元,共一百份,也相當受信徒歡迎。
陳炎輝說,「元宵乞米龜」活動,每年都吸引信徒踴躍參與,也會關心登記「大米龜」的時程,已成地方重要的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