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話馬】 跟佛教有關的 馬成語

張生 |2014.02.05
2747觀看次
字級

 心猿意馬典出《維摩經·香積佛品》:「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解釋說:「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心猿意馬,是說心念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裡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西遊記》裡常見心猿意馬,「心猿」指孫悟空,「意馬」指白龍馬。

 牛頭馬面典出宋代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傍。」

 牛頭又叫阿傍、阿防;《五苦章句經》說:「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釵。」

 馬面又叫馬頭羅剎,《楞嚴經》卷八稱:「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持槍矛,驅入城內,向無間獄。」

 牛頭馬面,是傳說中的兩個鬼卒,比喻各種醜惡的人。

 馬瘦毛長典出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五祖法演禪師》:「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馬瘦毛長,比喻人境遇窮困,就會顯得精神不振的樣子,也比喻人窮志短。

 驢年馬月中國古代以生肖記年月日,有馬月,即農曆五月;驢年出自《景德傳燈錄》卷九:「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出得。」

 驢年馬月,指不可知的年月。驢唇不對馬嘴典出《景德傳燈錄》卷十九:「驢唇馬嘴誇我解問,十轉五轉饒你從朝。」驢唇不對馬嘴,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兩不相合。

 驢前馬後典出《景德傳燈錄》卷十五:「今時人例皆如此,只是認得驢前馬後將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驢前馬後,指隨逐於驢馬前後之奴隸,禪宗用以指斥追從他人言行,而無自己獨特之機用者。

 騎馬找馬亦作「騎驢覓驢」,典出《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騎馬找馬,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裡,還到處去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