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瘦身記得均衡飲食,別把玉米、南瓜等主食類當成蔬菜吃。圖/蕭雅娟
【本報綜合報導】每年農曆年後國人平均體重上升二至三公斤,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周莉菁表示,最大原因是大吃大喝不忌口,糖果、零食及飲料吃一堆。要維持健康體態,應趁脂肪剛囤積快減重,並注重「均衡飲食」。
周莉菁呼籲,「健康體態需要長期維持,均衡飲食很重要,水果當正餐反而沒有飽足感。」患者常把食物類別搞錯,將玉米、南瓜等全穀根莖類,當成蔬菜類吃下肚,攝取了雙份澱粉,沒有吃進含纖維質的蔬菜類,她提醒,看準深綠色葉菜類就是正確選擇。一顆蘋果六十大卡,若當成正餐食用,易飢餓沒有飽足感,反而會吃更多零食。
外食族年後選擇,周莉菁建議,每餐吃七分飽,每天三碟蔬菜、兩樣水果慢慢減重,太快瘦身,反而更快復胖。吃麵時,不要加油蔥,少吃內臟類,多點一盤青菜,滷海帶、豆腐及蛋都能增添飽足感。
飲食要清淡,別重口味,不吃勾芡食物,吃火鍋不喝湯、沾醬,改用自助式便當夾菜,也可將蔬菜過熱水,去油脂。年後吃大餐,周莉菁建議改至中午聚餐,下午、晚上仍可走動消耗熱量;上班時改走樓梯不搭電梯;飯後多散步至出汗。趁脂肪剛囤積二、三個星期內,盡快消耗年節多攝取的熱量,恢復原本體態。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都會成為身體負擔,對健康帶來威脅,「節制」是飲食原則,隨身體及年紀調整個人飲食習慣,肉類減少,也可降低膽固醇及心血管疾病。
趙強表示,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最重要,熱量及蛋白質不是只吃麵包或喝咖啡就能獲得,蛋白質可從豆漿、豆腐及豆干攝取。
中午吃便當,配菜應都是蔬菜,晚餐也是如此,青菜汆燙即可,不用加肉燥等調味。
趙強說,吃完餐若不活動,身體負擔會增加,也累積脂肪,建議三餐飯後,應健走十五至二十分鐘,糖尿病患飯後外出走走可改善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