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雖然多數民眾發生中風後就醫,但對於突如其來的單側肢體虛弱或麻木徵兆、眩暈及失去平衡等小中風徵兆,卻有五成以上民眾警覺性不足!
調查發現,國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十二人中,就有一個發生過中風;且十五歲以上民眾自述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的現象)的比率,占百分之三。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半的民眾會因短暫性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等現象去醫院做檢查。對照中風之就醫現況,民眾對小中風之警覺性則輕忽許多!
國民健康局曾經委託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慧娟研究發現,有將近一成的小中風發作病人,在七天內會發生中風。
國健局指出,小中風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就會恢復,因此很容易被民眾忽略,但可能反覆出現,若沒有好好做進一步檢查,接受適當治療,就很可能會發生嚴重性的中風。國健局呼籲民眾一旦察覺自己發生小中風時,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和診療。
此外,高達八成以上的中風患者合併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其中以合併有二項疾病者最多,占了三成八,其次為合併有一項疾病,占三成。
高血壓是中風病患最常見的合併疾病,其次為高血脂。另外,在家族史方面,有四成以上的中風病患具有高血壓家族史,近三成具糖尿病家族史。
中風嚴重者除可能致死外,患者或多或少都會有後遺症出現,這次調查也發現,中風後有七成五會留下後遺症,其中以語言(或表達)困難及半身癱瘓最為常見。